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聚吡咯修饰磷酸银负载银纳米球复合材料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使用核‑壳异质结构的普鲁士蓝类似物(NiFe@FeFe PBA)内部封装和外部负载鲁米诺与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的一抗结合形成一抗标记物,以聚吡咯修饰磷酸银负载银纳米球复合材料(Ag3PO4@PPy‑Ag)与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的二抗结合形成二抗标记物,简化了传感器构建过程。通过将鲁米诺封装到多孔核‑壳异质结构纳米立方体NiFe@FeFe PBA中,以获得优异电化学发光行为的纳米复合材料。Ag3PO4@PPy‑Ag可以有效猝灭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基于共振能量转移原理,构建了夹心猝灭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的超灵敏检测,检测限为28.43 fg mL‑1。
利用Adobe?Illustrator?CS4设计纸芯片打印图案,采用喷蜡打印机批量打印图案到纸上,加热蜡融化制作疏水墙,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印刷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采用种子生长法纸纤维表面生长金纳米颗粒。纸纤维金纳米材料表面固定叠氮烷基硫醇,通过与丙烯酸丙炔酯进行点击化学反应,选择合成有机磷类农药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功能单体,按一定物质的量比将有机磷类农药的模板分子、功能单体、量子点、交联剂、致孔剂、引发剂和有机溶剂混合均匀,在365nm紫外光下诱导聚合反应,制备纸纤维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采用光致电化学方法实现了对有机磷农药的高选择、高灵敏、低成本和即时检测。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禽流感病毒的荧光抗体的制备方法及固相免疫荧光检测试剂盒。本发明采用别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APC)标记抗禽流感病毒抗体制备荧光抗体,分别用化学交联剂SPDP将APC、抗体衍生,衍生物以适宜摩尔比液相交联,然后经高压液相色谱纯化制备荧光抗体。荧光抗体与CNBr活化的琼脂糖微球、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洗涤液等组装成固相免疫荧光检测试剂盒。试剂盒使用方法为:微球载体活化后先用抗禽流感病毒抗体包被,洗涤,包被抗体的微球与待测样品(抗原)结合,洗涤后与荧光抗体结合,洗涤去除未结合的荧光抗体,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判定结果。本发明制备的荧光抗体交联效率高、纯度高、红色荧光明亮、荧光抗体性质稳定。试剂盒采用的微球固相载体能显著提高荧光检测灵敏度,适于禽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氨基化介孔材料构建的草甘膦电化学传感器。所述的检测方法为:首先合成有序介孔硅(SBA15)材料并对其氨基化修饰,然后将NH2‑SBA15制备成碳糊电极,借助氨基的电化学信号以及草甘膦与氨基的强相互作用的原理,进行线性伏安扫描并记录响应电流。本发明提供的草甘膦农药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6.0×10‑13 mol/L,线性范围为1.0×10‑12~1.0×10‑5 mol/L。这种利用功能化介孔材料制备的碳糊电极,电极材料价格低廉,电极易于更新,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检出限低,为草甘膦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盐吸收的检测烟气SO3的方法及系统,方法为将采集后的烟气控温至高于SO3凝结温度,维持该烟气温度,再依次进行以下程序:除去烟气中的飞灰,让烟气与盐进行充分接触,发生化学反应,使得SO3全部被盐吸收;然后检测盐中硫酸盐的含量,最后通过硫酸盐的含量计算得出烟气中SO3的含量,盐为能够与SO3反应生成比硫酸酸性弱的酸或可挥发性的酸的盐。系统包括烟气反应装置及硫酸盐检测组件,所述硫酸盐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烟气反应装置内盛放的盐中的硫酸盐的含量。烟气反应包括烟气采集部件、过滤部件、烟气动力部件、温控部件及盐吸收部件,烟气采集部件下游沿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连接过滤部件及盐吸收部件。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基于聚苯胺吸附双链DNA的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属于化学发光传感领域。主要技术特征是:制备聚苯胺共价修饰的磁性氧化石墨烯、互补链DNA修饰的钴卟啉;并将其应用于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检测DNA的含量;以互补链DNA作为识别元件,双链DNA间的碱基互补配对作用提高了该传感器的选择性;以钴卟啉为化学发光催化剂,提高了该传感器的灵敏度;通过改变目标DNA和互补链DNA的序列,可以实现不同序列的目标DNA检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uNPs-PDDA-GR复合材料的癌胚抗原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领域。以K3Fe(CN)6/K4Fe(CN)6?为电化学探针,以AuNPs-PDDA-GR复合材料为基底材料,基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大的比表面积大,优异的导电性等优点,显著提高了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该传感器用于癌胚抗原的检测,检测线性范围0.1pg/mL~10ng/mL,检出限0.05pg/mL。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硫化铅‑四氧化三钴复合物(PbS/Co3O4)的光电化学降钙素原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具体是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上将黑二氧化钛纳米颗粒(B‑TiO2 NPs)和碘氧铋纳米片(BiOI NSs)及金纳米颗粒(Au NPs)复合作为基底材料,形成的敏化结构可增加光的吸收范围,促进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同时用于负载抗体。制备的PbS/Co3O4复合物与基底材料竞争光源和空穴牺牲剂,构建了一种基于信号减弱型的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降钙素原的灵敏检测,该方法对早期诊断和监测细菌炎性疾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孔g‑C3N4‑CoPdNPs和Fe MOFs‑sCuO之间的共振能量转移检测神经烯醇化酶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属于新型传感器构建技术领域。基于抗原抗体之间良好的特异性,该传感器利用CoPd合金纳米粒子修饰的多孔g‑C3N4复合材料g‑C3N4‑CoPdNPs作为基底发光材料,Fe MOFs负载小尺寸CuO(Fe MOFs‑sCuO)为猝灭剂,通过层层组装构建了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本发明构建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具有较宽的检测范围,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出限,对神经烯醇化酶的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AgNCs为发光体的信号“开‑关”型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以银纳米团(AgNCs)为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平台,将硫脲(Sem)作为共反应剂促进剂包裹于AgNCs表面,且负载上金纳米粒子(AuNPs),以此复合物AgNCs‑Sem‑AuNPs增大电致化学发光信号,形成信号“开”的模式;此外,金属‑有机骨架复合物(MOF)材料NH2‑MIL‑125作为二抗标记物与AgNCs产生共振能量转移,造成信号“关闭”,以此构建的夹心型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灵敏准确检测N端前脑钠肽(NT‑Pro‑BNP)。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树枝状Fe2O3@Au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化学发光传感器领域,以三联吡啶钌为电化学发光信号源,利用树枝状Fe2O3@Au优良的生物兼容性和大的比表面积增加抗体的固载量,用Pd?graphene/Fe3O4?Ru(bpy)32+作为二抗标记物,根据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的不同,实现对肝癌标志物的检测。
本发明涉及基于二氧化锡/二硫化锡/介孔氮化碳的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以二氧化锡/二硫化锡/介孔氮化碳为基底材料并用可见光照射来获得光电流。基底材料的三种组分能带匹配良好,使光电转换效率大大提高。用作二抗标记物的二氧化硅/硫化铅对光电流猝灭作用显著。待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量不同,导致结合的二抗及二抗标记物的量不同,进而导致了对光电信号影响程度的不同。构建的传感器实现了对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检测。其检测限为50 fg/mL。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MoS2/Au?Pd复合物的免标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以H2O2?为电化学探针,MoS2/Au?Pd复合物为基底材料,基于其良好的成膜能力、大的比表面积,及对H2O2优异的催化性能等优点,显著提高了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检测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前后电流的变化。当抗原与修饰在电极上的抗体反应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是一种非电活性物质,严重阻碍了电子传递,电流信号降低。该传感器用于原降钙素的检测,检测线性范围0.0001?ng/mL~10?ng/mL,检出限0.05?pg/mL。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人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抗污染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玻碳电极在氧化铝悬浮液中抛光,超声,冲洗;预处理之后的玻碳电极浸泡在含有人血清白蛋白,多巴胺,和聚二乙醇的Tris缓冲溶液中,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聚,然后冲洗,洗脱剂洗脱,Tris缓冲溶液冲洗即可。本发明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选择性检测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消除真实样品中其他蛋白质(细菌)在传感界面上的非特异性吸附,提高了特异性及抗污染能力,灵敏度高,大大提高了检测准确度,在生物传感领域应用广泛。本发明制备流程简单、制备成本低。
本发明涉及一种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抗原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具体涉及一种氮掺杂碳量子点作为发光材料,氨基化石墨烯GS-NH2与检测抗体Ab2的孵化物作为检测抗体标记物的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一种简单、快速、无污染的氮掺杂碳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线性范围为0.01ng/mL~100ng/mL,检测限为3.3pg/mL,从而实现对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抗原的快速灵敏检测。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雌激素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化学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壳聚糖分散的石墨烯导电能力强、稳定性好,金杂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催化效率高等特点显著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该方法通过壳聚糖分散的石墨烯、交联剂、纳米材料与抗体的复合溶液、牛血清蛋白的层层自组装构建免疫传感器。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借助电化学工作站仪器,通过记录相应抗原修饰传感器前后的电流变化,可直接检测水及食品中的环境雌激素。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易于操作、检测限低,能实现实际样品中多种环境雌激素的灵敏、快速、准确检测。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抛弃性电化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传感器包括由内至外的电极、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层、金纳米粒子层,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层负载在电极的表面,金纳米粒子层负载在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层的表面,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为苯胺‑多壁碳纳米管聚合后的复合物。制备方法通过电化学聚合,得到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电极;然后通过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聚苯胺‑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电极表面沉积金纳米粒子。检测水中的金属离子,可实现同时检测锌、铅、铜三种金属离子。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以实现重金属同时快速检测,对样品不需要复杂的预处理。
本发明属于分析技术方法领域,涉及一种以纳米金簇为发光标记物的免共反应剂型近红外电化学发光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蛋氨酸包被的n型纳米金簇作为发光试剂和标记物,采用在电极表面实施夹心免疫反应的方式,将目标抗原与纳米金簇标记的二抗依次枝接并固定到工作电极上。传感器采用在无共反应剂条件下直接电氧化标记物的方式,向n型纳米金簇注入外源性空穴,利用外源性空穴与n型纳米金簇内自由电子之间的复合反应产生单波段近红外辐射,实施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本发明的免共反应剂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基于单波段近红外电化学发光辐射实施,不同于现有商业化电化学发光生化分析所采用的共反应剂型发光体系及其可见光波段辐射。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免疫传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MoS2/Au复合材料的免标记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以H2O2?为电化学探针,MoS2/Au复合材料为基底材料,基于其良好的成膜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大的比表面积,及MoS2对H2O2的优异的催化性能等优点,显著提高了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灵敏度。检测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前后电流的变化。当抗原与修饰在电上的抗体反应后,形成免疫复合物是一种非电活性物质,严重阻碍了电子到电极表面的通道。随着抗原浓度增加,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也越多,电子到电极表面的通道就越少,电流信号减小。该传感器用于甲胎蛋白的检测,检测线性范围0.005?ng/mL~100?ng/mL,检出限2.5?pg/mL。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多孔材料构建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方法,首先,通过高温还原冷冻干燥后的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制得石墨烯三维多孔材料(porous?graphene, PGR),利用Nafion的离子交换作用将三联吡啶钌(Ru(bpy)32+)固定在PGR修饰的玻碳电极上,并成功的用于对三丙胺的检测,线性范围是1×10-6到1×10-4M,检测线为1×10-9M,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聚多巴胺修饰氧化钴猝灭磷掺杂石墨氮化碳的电化学发光的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磷酸与石墨氮化碳的前驱体三聚氰胺共聚,准确的将三嗪环结构中的部分氮原子替换成磷原子,改善了石墨氮化碳网络结构的电子环境。氧化钴具有规则的十二面体结构,表面粗糙多孔,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使用聚多巴胺修饰氧化钴,在氧化钴表面形成一层聚多巴胺薄膜以连接二抗。磷掺杂石墨氮化碳的电化学发光发射光谱和聚多巴胺修饰氧化钴的紫外吸收光谱重叠,二者之间可以发生共振能量转移,磷掺杂石墨氮化碳的电化学发光可以被聚多巴胺修饰氧化钴有效猝灭。使用磷掺杂的石墨氮化碳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一抗结合形成一抗标记物,以聚多巴胺修饰氧化钴纳米复合材料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二抗结合形成二抗标记物,构建了夹心猝灭型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超灵敏检测,检测限为17.25 fg/mL。
本发明属于分析技术方法领域,涉及一种能产生近红外电化学发光辐射的金银双金属纳米团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氯金酸为金源,硝酸银为银源,采用蛋氨酸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基于蛋氨酸在线还原Au+和Ag+的原理方法制备水溶性金银双金属纳米团簇。本发明所需原料易得,且均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合成装置简单,条件温和,操作安全。所得金银双金属团簇稳定性好,能产生最大辐射波长大于850纳米的近红外电化学发光。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蛋白活性保护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领域。开发并首次验证了铕掺杂磷酸钆在低电位下激发可达到的高效电化学发光行为,一方面解决了发光材料在电极上的固定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抗原抗体活性的有效保存问题。根据对不同浓度的原降钙素响应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不同,实现对原降钙素的检测。通过采用F检验、T检验展示本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测试结果均小于理论值,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化学材料冷却设备,涉及化学材料冷却技术领域,包括本体、冷凝液冷却器和放置架,本体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箱盖,箱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箱盖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温度显示屏,箱盖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温度检测器,箱盖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本体的内部顶部安装有第二密封圈,本体的内部四壁均开设有卡槽。该化学材料冷却设备,将放置框放入水中进行水冷却,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加快冷却速度,冷凝液盘管内部填充有冷凝液,冷凝液可以吸收水中的温度,从而保证水温较低,不会因为水温度升高,减缓冷却速度,温度检测器可对冷却化学材料进行温度检测,然后将温度信息传输给温度显示屏,不需要人工定时测量,方便快捷。
本发明提供及一种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含量的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和应用,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所述试剂盒包括试剂A、试剂B、磁分离试剂和底物液;其中,试剂A包含吖啶酯标记的小扁豆凝集素溶液;试剂B包含生物素标记的甲胎蛋白抗体溶液;磁分离试剂包含链霉亲和素磁珠溶液。本发明利用磁微粒与化学发光技术相结合,提供了一种检测范围宽、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的定量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并适用于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操作简单,适合临床大量检测血清的需求,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女性生殖道分泌物淋球菌的方法及所用的反应垫,属于生物化学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反应垫,带有0.1-2mg/ml抗坏血酸和10-12mg/ml的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的按照1∶500的体积比混合液(氧化酶试剂),浓度为0.1-1mg/mL的五水硫酸铜溶液(辅助试剂);所述氧化酶试剂与辅助试剂的体积比为1∶1。在氧化酶底物中加入了一定浓度的抗坏血酸,增强了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的稳定性,使其自身不易被氧化,便于储存;辅助试剂五水硫酸铜,作为显色液作用于底物与样本之间,使得检测方法更加灵敏,便于临床快速筛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界面转化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利用聚苯胺金纳米复合物为基底,结合载体聚多巴胺微球独特的吸附功能,将电化学发光半导体纳米材料固载到电极的界面,得到很好的发光信号。同时利用聚多巴胺微球和聚苯胺金纳米复合物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固定抗体,然后将ITO玻璃高温煅烧。此技术不仅操作简便,制得的传感器有较好的电化学发光性能,而且还实现了对不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信号进行长久保存,解决了纳米材料及生物分子缺乏简单而有效的电极固定方法等问题。该方法可以适用于多种生物标志物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在科研和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SOD@Au@PANI信号放大的双通道微流控阴极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双通道微流控阴极光电化学传感器由微流控丝网印刷电极底板,微流控下芯片,微流控上芯片三部分组成,其中,微流控丝网印刷电极底板为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用来作刻蚀双工作电极、印刷导电碳浆作对电极、印刷Ag‑AgCI浆作参比电极,并用Pd/I‑BiOBr‑OVs纳米材料修饰工作电极得到较强的阴极光电流信号;将阴极光电化学双通道的三电极集成到微流控阴极光电化学传感器上,利用注射泵的控制,可以实现自动检测,无需人为干扰可快速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该双通道微流控阴极光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心肌肌钙蛋白cTnI的快速、高效、灵敏、自动化检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新型纳米材料Au@NiFe MOFs的双重猝灭竞争型型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电化学发光传感器领域,首次以纳米多孔Au@NiFe MOFs作为双重猝灭标记物标记抗原,利用Ru(bpy)32+/Zr‑MOFs作为发光体构建双重猝灭竞争型传感器。鉴于纳米多孔Au@NiFe MOFs材料的双重猝灭效果,传感器的灵敏度将被大大提升。根据不同浓度标准溶液引起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强度的不同,实现对雌激素己烯雌酚的超灵敏检测。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山东济南有色金属分析检测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