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简介和发展历程;2.破 局;3.创 新;4.七效两段分体蒸发器;5.MVR蒸发器;6.结语
这份协议的有效期设定为2026年至2033年,在这长达8年的时间跨度内,海德鲁预计将向NKT供应总量达27.4万吨的线材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协议还赋予了双方在合作期间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增加供应量的权利。据专业机构估算,该合同的总价值约为10亿欧元,不过这一数值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会随着供应量的实际变化以及未来金属价格的波动而相应调整。
全球铝业巨头海德鲁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商Nemak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新一代低碳铝合金汽车零部件,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再降低25%的碳排放量。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其中包含五个锂电相关项目,涵盖储能电站、盐湖提锂等关键技术领域,推动新能源产业低碳发展。
一、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事业; 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由参与者逐渐成为引领者; 三、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四、铝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主要措施;
4月24日,四川中孚公司在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15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仪式。该项目预计年发电量1300万度,年节约标准煤52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项目并网后,将为公司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推动广元铝产业链迈向绿色化、高端化。
2025年4月25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布公告,就铸造铝合金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和业务细则公开征求意见。此次拟上市的铸造铝合金期货和期权品种,旨在完善有色金属期货期权产品序列,为实体企业提供高效的价格风险管理工具,助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和全国统一大市场。
山西高速在2024年度财报中提出2025年经营计划,将重点发展交能融合业务,推进交通用能绿色化、智能化。计划新建11座储能示范站,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调控系统建设,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自主消纳比例,推进智能装备替代,加快服务区太阳能与地源热泵改造,实现充电桩全覆盖。这些举措将形成绿色低碳、节约集约的发展新格局,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
上海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西门子Xcelerator达成合作,旨在通过技术协同与生态资源共享,推动智慧能源领域发展。采日能源凭借储能集成能力与数智运营经验,结合西门子的工业基础与全球影响力,探索智慧能源产业发展机会,加速全球市场布局。此次合作将引领储能行业向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为全球绿色经济注入创新动能。
近日,自然资源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为能源企业利用海洋能推动低碳转型指明方向。中国石化等企业正积极布局,探索海上风电制氢、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等技术,建设风电-制氢一体化项目,推动绿氢在化工领域的应用。预计2030年绿氢将实现与灰氢平价,2040年后“绿氢+二氧化碳制甲醇”技术具备经济性。企业还将推进海上风电制氢试点、电气化改造、跨区域输氢管网建设等,构建零碳炼化体系,推动海上碳封存技术商业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4月17日,力拓集团与AMG金属材料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在印度开发低碳铝项目。该项目拟建设年产100万吨原铝的冶炼厂和年产200万吨氧化铝的生产设施,采用风光可再生能源供电。双方将开展选址研究,评估在印度建设首期50万吨/年原铝冶炼厂的可行性。力拓铝业首席执行官白睿明表示,这是扩大全球低碳铝业务的重要一步,印度凭借其经济增长和战略地位成为理想选址。AMG金属材料及Greenko集团总裁马赫什·科利则表示,期待通过该项目推动多行业全球供应链的脱碳进程。
宁德时代在达拉特旗的100万千瓦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首座160米测风塔已安装调试完成并投入使用。该测风塔采用坚固的桁架式镀锌钢结构,配备多个风速、风向及温压传感器,可精准采集不同高度的气象数据,为风机选型、机位布局及风功率预测提供有力支持。项目由鄂尔多斯市国投集团新能源公司与宁德时代联合开发,包含风电、光伏和储能设施,构建“零碳超级虚拟发电机组”,确保园区24小时清洁电力供应。
1.研究背景;2.稻壳为原料可控合成不同形貌的SiC晶须;3.合成的SiC晶须对MgO–C耐火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4.结论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合金薄带坯的低碳高速铸轧装置,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等径等宽的左铸轧辊和右铸轧辊,左铸轧辊和右铸轧辊轴向平行,分别固定在左侧水平可动装置和右侧水平可动装置上,构成了左侧铸辊可动单元和右侧铸辊可动单元;左侧铸辊可动单元和右侧铸辊可动单元分别设置在左侧水平可动框架单元和右侧水平可动框架单元;左侧水平可动框架单元和右侧水平可动框架单元均设置在底座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合金薄带坯的低碳高速铸轧装置,适合工业化量产型,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一种装置可灵活对应生产多种厚度及宽幅,表面光滑无色差,内部
“2025绿色低碳冶金技术创新大会”定于2025年3月28-30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郑州轻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共同主办.
一、项目名称 原料冻块破碎研究 二、现状分析 原料每年卸车12000节左右,冬季卸车过程中,因季节和物料特性的影响,物料上冻结成大块,冻块处理的过程作业流程长,需经清口机破碎,推土机碾压,铲运机推堆。且破碎效果差,破碎粒度不能满足上料要求。后期还需要经过振动筛反复筛选,产生大量筛上物。整个破碎筛选过程占用仓容,制约后期到货物料卸车,影响厂停。 三、存在问题 受季节和物料特性的影响,冬季卸车又存在着冻块破碎的问题,因此还需考虑割包完成后,如何对大块进行破碎。 四、攻关目标 1、破碎后粒度≤30mm的物料需占物料总量的90%。 2、系统设备故障率≤0.1%。 3、破碎比大于20。
杨通晗,工学博士,2022年毕业于广西大学,目前就职于广西民族大学。长期从事稀土基和过渡族等金属间化合物的相图、结构、磁性能制冷、永磁和软磁相关研究,已在该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主持科研项目2项,发表SCI 10余篇。
碱液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只作为催化中间体介质循环利用,氢氧化钙把磷和氟化学反应成为盐类后,在进行沉淀过滤去除。该工艺无需投资大成本高的废气RTO蓄热燃烧系统。
以复盐效应和硅的四配位同构化效应作为被动水化动力学的驱动力,促进体系生成低钙硅比长链C-S-H凝胶和类沸石相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和工程案例证明是可行的。其中20世纪末曾经在欧盟和美国被大量应用于结构工程的超硫酸盐水泥体系和最近10年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多固废协同低碳胶凝材料混凝土体系以及正在快速发展的用于地下采矿胶结充填的全固废胶凝材料体系都是朝着在硬化体内生成比通用硅酸盐水泥硬化体更低钙硅比的C-S-H凝胶和类沸石相方向发展。
范宁,男,博士,工程师,现就职有研亿金新材料(山东)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纯难熔金属靶材研发与制备技术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企业技术项目2项,骨干参与国家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发明专利3篇。
在“双碳”背景下,废水处理中的节能降耗和低碳排放至关重要。传统的高能耗模式,通过增加处理单元来提高水质的方法已不可取,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清洁高效的短流程处理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1)复杂共伴生矿清洁化和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开发(2)固体废弃物清洁化和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开发(3)金属表面处理新技术开发(4)功能型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技术
雷雯,分析化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从事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开发及应用。现任上海化工研究院生物医药检测中心主任、同位素所副所长,上海市稳定同位素检测及应用研发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同位素》《应用技术学报》《化学试剂》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