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有色技术网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技术资讯

> 锂电正极材料需求高速增长 相关企业纷纷扩产抢占市场份额

锂电正极材料需求高速增长 相关企业纷纷扩产抢占市场份额

2022-03-31 10:32:21 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1892        0
简介:3月30日,容百科技发布2021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59亿元,同比增长170.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1亿元,同比增长327.59%。同日,另外两家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长远锂科和德方纳米也披露了年报,长远锂科2021年盈利7.01亿元,同比增加538.17%;德方纳米去年盈利8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3月30日,容百科技发布2021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2.59亿元,同比增长170.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1亿元,同比增长327.59%。同日,另外两家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长远锂科和德方纳米也披露了年报,长远锂科2021年盈利7.01亿元,同比增加538.17%;德方纳米去年盈利8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上述三家公司均在年报中表示,公司业绩飘红主要得益于新能源行业整体景气,锂电池行业迅猛发展,带动了锂电正极材料(全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制备与实验室仪器装备需求高速增长。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显示,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220GWh,相对2020年增长175%。预计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550GWh,2030年有望达到3000GWh。中国市场则仍会维持全球最大动力电池市场地位,市场份额将稳定在50%以上。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劲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政策推动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和储能加速规模化的背景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作为其产业链重要组成部分,具备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各种造车新势力、互联网跨界造车的刺激,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庞大。”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2021年动力及储能电池投扩产项目63个(含募投项目),投资总额超6000亿元,规划新增产能超过2.5TWh,动力及储能电池项目密集投扩产,这也将进一步带动包括正极材料在内的上游材料需求。”
据悉,目前主流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全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制备与实验室仪器装备)为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两种。根据GGII数据,2021年全球三元正极材料出货74.0万吨,同比增长72.89%;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48.5万吨,同比增长239%。
为了应对高速增长的市场,相关正极材料生产企业近年来纷纷选择扩产抢占市场份额。
容百科技在披露年报的同时还发布了2022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司拟募资60.68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锂电正极材料扩产项目、2025动力型锂电材料综合基地(一期)项目、工程装备一期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德方纳米则早在2021年推出了年产20万吨磷酸铁锂前驱体项目、年产11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及年产2.5万吨补锂剂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的产能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产品类型更为丰富。
当升科技也于2021年底完成了46.45亿元募资计划并投入三个项目,其中常州二期将建设年产5万吨NCM811产品产线;海门四期建设年产2万吨3C数码类正极产品产线。此外,公司欧洲10万吨高镍动力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也于2021年11月份签订投资意向书,首期5万吨高镍产能预计于2024年投产。
而随着这些企业相继扩产,正极材料是否会存在产能过剩的隐患?
对此,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认为正极材料出现产能过剩的概率较低。张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来看国家已经发布了十四五的新能源汽车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0%,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会继续加速,所以上游正极材料的需求量、订单也在快速增加。”
钱向劲也认为:“正极材料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目前低端产能过剩与高端产品供应不足共存,行业总体产能利用率不高。未来随着产业需求的升级,容百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同时低端产能将会逐步被市场淘汰,客观上有利于行业产能结构的优化。”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价格行情
期货
现货

编辑视角
技术跟踪
分析评述

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八届学术会议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