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有色技术网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电动汽车“价格战”加剧,动力电池行业加速分化

电动汽车“价格战”加剧,动力电池行业加速分化

2024-05-20 14:34:24 来源:中国发展网
603        0
简介: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电池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增长。然而,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不得不进行价格战,以争夺订单。这导致了下游降价的压力传导,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窄。与此同时,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上涨,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锂、镍、钴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电池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增长。然而,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不得不进行价格战,以争夺订单。这导致了下游降价的压力传导,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窄。与此同时,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上涨,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锂、镍、钴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加,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最近,记者走访了多家锂电池企业,并了解到受电动汽车销量增加和前期去库存接近尾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量出现提升,电池行业出现了订单回暖的态势。然而,由于原料价格上涨、下游降价压力传导以及新上产能陆续投产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普遍面临利润下滑的压力。

许多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利润下滑的趋势尚未看到反转的迹象,市场加速洗牌的态势已经显现,市场概念炒作的风险也在提升。除了行业的领头企业外,其他企业都难以保持“安全”。

去库存接近尾声 企业订单回暖

位于常州金坛区的蜂巢能源总部,生产设备高速运转,一块块叠片电池鱼贯而出。该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王志坤表示,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客户去库存接近尾声、生产提振影响,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开门红,尤其是出口增长迅速,预计全年海外客户订单将有9吉瓦时。

总部同样在常州的中创新航也在加紧生产。该公司副总裁王小强告诉记者,2023年,公司储能板块实现131.9%的增速,今年预计也将翻番。目前企业在手订单充足。

根据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各类电池装机总量为158.8吉瓦时,同比增长22%。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依旧占据全球出货量前两位,分别达60.1吉瓦时和22.7吉瓦时,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蜂巢能源同样占据全球出货量前十位。

“整体上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依旧是带动动力电池产业增长的主要原因,且从长远角度看,储能的前景也十分广阔。”毅达资本合伙人葛恒峰说。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8.5万辆和29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0.3%和32.3%。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呈现高增长态势,今年在国家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动下,大概率将继续保持高增速,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市场空间。

“价格战”加剧 行业加速分化

尽管市场需求回暖,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动力电池企业纷纷感到“日子难过”,这与企业利润下滑密切相关。

从上游看,碳酸锂价格已从前期高位进入筑底阶段,铜、镍价则从今年2月以来步入快速增长通道,锰矿价格近一个月来迅速上涨。从下游看,去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采取低价促销策略,倒逼上游企业压降价格。“近年来,随着行业内新上产能陆续投产,加剧动力电池行业竞争。”王志坤说。

这种价格竞争可从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处看到端倪。某薄膜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全行业都在加大降本增效力度,受下游客户倒逼,公司一季度利润下滑近三成。”

价格战下,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市场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聚。行业“一哥”宁德时代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收797.71亿元,同比下滑10.41%,但归母净利润达105.10亿元,同比增长7%。国轩高科一季度实现营收75.08亿元,同比增长4.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56%,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5.26%。而亿纬锂能今年一季度营收减少1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6.49%。

多位受访者表示,受近年来大量新入局者影响,行业产能增长迅速,部分企业开工率不足。加之去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IPO收紧,近期工信部又释放控制产能信号,非头部企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

“今年行业将是一个产能出清的阶段,价格将维持在相对低位,对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要求更高。”王小强说。

葛恒峰认为,从长远看,新能源汽车市场虽保持高增速,但国内整体汽车年销量多年维持在2500万至2600万台左右,去年虽达到3000万台,但天花板可见,对动力电池产业形成挤压。“动力电池产业在经历了上一轮爆发后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和技术优势,在价格战中具有优势,非头部玩家都难言‘安全’。”

企业加大技术比拼 谨防概念炒作

尽管业内人士普遍喊“卷”,但对市场竞争有着充分的认识,纷纷在压降支出的同时,加大对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力图通过适销对路的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锂电池技术飞速发展,单次充电已足以支撑700公里甚至1000公里驾程,未来的方向更多是如何增强它的安全性,提升循环寿命,这依旧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企业当下技术攻关的重点。”王小强说。一些企业则瞄准细分市场,王志坤认为,增程和插电混动车型所需的电池与纯电车型不同,得益于公司早期在前者技术上的布局,公司正受益于细分市场的高速增长,下一步将瞄准纯电车型800V架构和4C快充电芯展开技术攻关。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受当前行业高强度竞争影响,市场对颠覆性技术的期待也与日俱增,容易滋生一定的概念炒作风险。“当前固态电池概念火热,但实际上更多是半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的技术尚未实现突破。”江苏厚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赵海玉说。

多位受访者认为,固态电池固然是重要的技术方向,但目前界面问题、循环次数问题等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即便实现突破,全固态电池依旧要经历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商品的两次跨越,真正大规模进入市场至少在三五年后。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年来新电池技术路线层出不穷,但更多还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缺乏市场检验。“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间,锂电池技术依旧是动力电池主流,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路线有待挖掘具有较强商业化潜力的场景去赋能。”葛恒峰说。

尽管电池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但行业仍然充满了发展机遇。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电池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池的性能和能量密度也会不断提升,为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总之,企业加大技术比拼是发展的需要,但我们也要谨防概念炒作。只有通过真正优秀的技术和产品,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应该保持理性,选择实用可靠的技术方向,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加大监管力度,共同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价格行情
期货
现货

编辑视角
技术跟踪
分析评述

中国有色金属冶金第八届学术会议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