钨冶炼中的环保问题
钨冶炼的“三废”主要包括钨矿物分解过程的分解渣和除钼过程的除钼渣、离子交换和萃取过程中的废水,以及蒸发结晶过程和APT煅烧过程中的氨气。
钨分解渣
现行的仲钨酸铵(APT)工业化生产中,钨渣的量与精矿品位及组成密切相关,大致的渣量为仲钨酸铵产量的20%~80%。
碱分解渣已被列入危险废弃物。碱分解渣即用氢氧化钠、磷酸钠或碳酸钠分解钨精矿产生的废渣,目前国内80%以上的生产厂家采用碱法分解,如崇义章源、郴州钻石钨、赣北钨业等企业,碱分解渣主要以氢氧化钙/(氧化锰、氧化铁)为主。
酸分解渣即硫磷混酸分解法产生的浸出渣,主要成分为CaSO么,作为生产水泥用填料进行资源化利用。
除钼渣
除钼渣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铜盐选择性沉淀法产生的除钼渣,主要成分为确代钼酸铜和硫化铜;另一种是三硫化钼沉淀法产生的除钼渣,成分主要为硫化用。目前国内80%以上的除钼渣是铜盐选择性沉淀法产生的硫代钼酸铜、硫化铜渣,少部分为硫化钼渣。
无论是碱分解渣还是除钼渣,除含有一定量的有价金属外,还含有少量有害元素,对环境存在一定隐患。2016年国家将APT生产过程中碱分解产生的碱煮清和除钼过程中产生的除钼渣都列为有色金属冶炼废物,危险特性为“T”,即有毒废物。目前我国采用碱法生产APT产生的冶炼渣大多未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得我国钨冶炼企业受到很大影响,面临减产甚至停产整顿的问题。
钨冶炼废水
钨冶炼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是氨氮,其排放限定指标为浓度低于15mg/L。这类废水主要由两个工序产出:(1)离子交换柱钨解吸后的洗柱液,氨氮物浓度低于1000mg/L以下;(2)结晶母液回收钨后的废液,氨氮浓度在20000mg/L左右。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开发了“高浓度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利用化工蒸馏原理,使废水进入汽提塔后,氨与汽多级蒸馏分离,最终外排废水氨氰浓度低于15mg/L“4】。从汽提塔顶出来的氨气经冷凝吸收,氨水浓度可达16%以上,实现了氨氮的资源化,现已有钨冶炼企业引进该技术进行应用。
钨冶炼废水中还有砷超标的问题。镉、锌、铅、铜等元素的浸出率较低,废水外排时只有砷超标,以砷酸根或亚砷酸根形式存在。废液中砷含量与原料中砷含量呈正比,通常废液总砷含量在10mg/L左右。工业上主要采用化学沉淀固砷法来处理,控制溶液pH值范围在6~11之间,再加入铁盐沉淀除砷,脱砷达标率高,工艺成熟、流程简单。
含氨废气
含氨废气源于蒸发结晶过程和APT煅烧过程产生的氨气,每产1t APT约产生110kg氨。目前,国内大部分钨冶炼厂家采用净化塔以稀酸作中和剂将尾气中的氨简单吸收后转移到水相再处理。厦门钨业采用板式热交换器将尾气中的氨转换为稀氨水返回配制离子交换工序的解吸剂用,实现了氨的资源化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