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
储能电池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首次突破100GW,达到101GW,同比增长110%。海外市场需求更为强劲,整个产业链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扩张浪潮。
 
	
	
	
	市场需求的激增迅速传导至上游电芯环节。
宁德时代、亿纬
锂能、海辰储能、瑞浦兰钧等电池龙头企业均表示目前产能满负荷运行,部分订单已排至2025年初。9月,央视财经报道指出,“一芯难求”现象在储能行业愈发显著,电芯供应持续吃紧。
 
	
	由于
储能电芯属于重资产投资,产能爬坡通常需要较长时间,导致市场供需存在“时间差”。在这一轮增长周期中,具备产能优势的企业已成为最大受益者。
 
	
	两大厂商加速扩产,储能赛道竞争加剧
	
	10月下旬,两家电池企业宣布大规模扩产计划:
	
	远景动力:10月27日宣布拟在湖北宜昌建设智能
锂电池生产基地,规划年产40GWh,预计2026年7月投产。该项目将涵盖电极、电芯、
电池包全产业链,重点生产700Ah+大容量储能电池,面向全球头部储能客户供货。
 
	
	楚能新能源:10月28日,襄阳锂电池产业园正式开工,专注于储能、
动力电池及Pack系统制造,规划年产能70GWh。至此,楚能在湖北四大基地(武汉、孝感、宜昌、襄阳)总规划产能已达300GWh。该公司第三季度储能电池出货量超25GWh,9月单月出货量突破9GWh,增长势头强劲。
 
	
	行业分化加速,中小厂商生存承压
	
	在头部企业疯狂扩产的同时,中小电池厂的困境日益凸显。部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20%,甚至出现停产、托管情况。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4家上市公司宣布终止、推迟或调整储能项目计划。此前高调投资的百亿级项目,部分已成为“烂尾”产能。
	
	技术迭代加速,行业即将迎来新洗牌
	
	储能电芯正在向大容量、高能量密度方向发展,587Ah、684Ah等新一代产品加速量产。一旦市场验证通过,现有的314Ah电芯可能面临快速淘汰风险,部分新建产线甚至可能“投产即落后”。
	
	在这场扩产竞赛中,企业不仅需要抢占市场,更要前瞻性布局技术路线,避免陷入产能过剩困境。随着未来几年产能集中释放,行业格局或将迎来深度调整。谁能精准把握技术方向、优化产能布局,谁就能在未来的储能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