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宣布两项强硬贸易政策:
自11月1日起,将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全面加征100%新关税,
并在现行关税基础上额外征收;同时将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这一政策若实施,将大幅推高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尤其对新能源
储能产业造成显著冲击。
储能电池首当其冲 综合关税或突破140%
以储能电池为例,若11月1日新关税落地,叠加现行关税,其综合税率将直接攀升至140.9%。而根据此前已公布的"301关税"调整计划,到2026年1月1日,相关税率还将从7.5%上调至25%,届时中国储能电池的整体关税可能达到惊人的158.4%。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7月特朗普签署的《大而美法案》(OBBB)虽将储能行业税收抵免政策延续至2032年底,但通过严格的"受关注外国实体(FEOC)"条款,实质上将中国供应链企业排除在政策红利之外。
中国储能企业北美订单锐减 转战新兴市场
多重政策打压下,中国储能产品对美出口已明显受挫。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储能企业获得的北美新签订单量已降至10GWh以下,仅占中企海外订单总量的约4%,北美市场拓展面临严峻挑战。
为应对贸易壁垒,包括
宁德时代、瑞浦兰钧、国轩高科等头部企业正加速开拓澳大利亚、欧洲、中东及拉美等替代市场。南都电源、天合光能、阿特斯等企业也通过本土化合作模式寻求突破。
政策落地存疑 企业紧急评估影响
尽管多家中国企业今年仍成功获取美国储能订单,但若11月1日新关税正式实施,现有合作的成本结构将面临巨大压力。行业人士指出,极端关税可能导致部分项目重新谈判甚至终止。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此次表态可能带有政治威慑性质:"如此激进的关税政策能否通过法律审查存在变数,这更像是大选前的谈判施压。"也有专家指出,美国部分下游企业已对新政表示强烈反对,后续可能引发更多博弈。
市场观察:
在中美经贸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企业需做好多重预案。短期来看,加速全球化产能布局、深化本土合作伙伴关系,将成为应对贸易风险的关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