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
铜业积极响应"新中
铝"战略部署,以全球视野确立发展坐标,通过实施全要素对标管理,成功破解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难题,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企业自主创新的"杜邦分析+5C"价值评估体系,不仅显著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效能,更在国内同行业中树立了管理创新的全新标杆。
创新突围:科学对标体系引领行业变革
在当前铜价剧烈波动与环保要求持续升级的双重压力下,云南铜业以全要素对标为突破口,围绕"对标对象、对标内容、对标方法、对标提升、对标评估"五大核心问题,深入开展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全面对标。通过这一系统性举措,企业在资源优化、运营管理、价值创造及成本管控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
在创新实践过程中,云南铜业独创性地建立了"三层七维五步"价值创造新体系和"4+2+1"精细化成本管控模式。这些创新成果有力推动了企业运营质量的显著提升,使公司连续三年保持千亿级营收规模,持续领跑云南上市企业阵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作为实施全要素对标的重要载体,西南铜业新生产基地以打造"全球
铜冶炼标杆"为目标,将独创的"133436"对标体系与现代化智能生产深度结合。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大幅提升了原料利用效率,更在精铜生产工艺上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全过程生产周期显著缩短,产品质量持续优化。与此同时,玉溪矿业以"矿山综合成本"为关键考核指标,建立了"对标管理、全面预算、业绩考核"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让全体员工与企业发展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各项经营指标持续向好,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转型突破:创新经营模式驱动质效双升
云南铜业以"对标、达标、创标"为工作导向,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在中铝集团率先启动了"三年降本增效3.0"计划。通过聚焦矿山和冶炼核心业务,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内外双循环"成本管控机制,持续强化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云南铜业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东南铜业创新性地实现了废水中有价金属的全回收利用,开创了环保治理与经济效益协同提升的新模式。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该企业废水处理副产品产出量减少47.94%,含铜量下降64.39%,累计实现经济效益502万元。与此同时,易门铜业的阳极精炼系统改造项目顺利投产,标志着企业正式迈入高品质阳极铜生产新阶段,产品结构、生产工艺全面升级。
通过系统性的改革创新,云南铜业经营业绩实现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24.32%的快速增长,营业收入同步增长,主要生产环节的加工成本持续优化,展现了企业向世界一流铜企迈进的发展韧性和强大潜力。
这些创新实践犹如一套精密的传动系统,环环相扣、协同发力,为云南铜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创新引领:从追赶者到行业标杆的蜕变之路
云南铜业依托全要素对标管理,不仅大幅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更培育出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指导下,企业围绕铜资源高效利用开展技术突破,构建起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融合绿色工艺与数字化技术的新型生产体系,成功打造数座现代化智慧工厂示范项目。
在西南地区,一座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铜冶炼标杆工厂矗立而起。西南铜业集成应用50余项国内外尖端技术,部署6个自动化生产单元和65套智能化系统,实现全流程数据互联与智能优化,构建起从原料到成品的智能制造链,开创了全球铜冶炼行业的新标杆。
在高原地区,迪庆有色突破地理环境限制,打造了全国首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矿山。引进各类智能装备近1500台套,智能化设备覆盖率突破90%。其中,80吨级无人驾驶电机车系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多项技术指标位居全球同行业前列。
凉山矿业依托中铝集团"智铜"工业大模型,成功研发"铜冶炼智能决策系统"。该系统投用后,关键工艺参数预判准确率达98%以上,每年可减少铜渣损失1.5%,单吨产品能耗降低2.3%,年增效益超过300万元,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云南铜业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推进对标工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实践,从初期追赶逐步发展到多个领域领跑,成功实现了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战略转型。这不仅极大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有力推动中国
铜工业向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