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山西先行:容量补偿“破冰”新型储能

山西先行:容量补偿“破冰”新型储能

2025-08-22 21:59:38 来源:山西省发展改革委
2098        0
简介:8月20日,山西省发改委一纸《征求意见稿》将容量补偿机制由煤电向新型储能敞开大门。无论存量还是2025年6月1日后的增量项目,均可按0.332元/千瓦时(含税)上限、0.199元/千瓦时下限参与“电能量+容量”两部制结算。这意味着山西电网侧、电源侧和独立储能电站将首次拥有稳定的“固定租金”,山西有望借此成为全国新型储能商业模式最清晰的省份之一。
过去,储能只能凭峰谷价差、调峰调频等“电量收益”艰难求生,收益波动大、融资难度大。山西此次把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纳入容量补偿范围,相当于给项目增加了“保底年薪”:无论调用与否,只要被认定为“有效容量”,就可按月领取补偿费用。该费用与容量补偿标准、有效容量、供需系数挂钩,初步设定的0.332元/千瓦时上限与现行煤电同价,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可测算、可预期的现金流模型。

以一座100 MW/200 MWh磷酸铁独立储能为例,若其有效容量系数按0.9计算,全年理论“容量电费”可达:100 MW×0.9×8760 h×0.332元≈2.6亿元。

即便扣除供需系数下调、运维及财务费用,项目IRR亦可抬升2–3个百分点。对存量项目而言,机制电量只进行一次差价结算,避免了“双重结算”风险;对增量项目,竞价上下限的设定既防止低价倾销,又为先进系统预留技术溢价空间。

一是资源禀赋:山西风光装机已超4000万千瓦,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将突破40%,系统对灵活容量需求迫切;二是现货市场成熟,现货均价与机制电价的价差结算机制已跑通;三是财政体量相对可控,容量补偿资金来自全省用户侧电量附加,每度电不足1分钱即可覆盖。多重条件叠加,使山西具备把新型储能纳入容量补偿的现实土壤。

政策一出,多家银行已将山西储能项目贷款基准利率下调10–20个基点;宁德时代、比亚迪、海博思创等头部集成商已计划在晋设立区域运维中心。更为深远的影响在于:当容量补偿成为“硬通货”,储能设备将加速向长寿命、高安全、低衰减迭代,以获取更高的有效容量系数。山西经验一旦跑通,山东、蒙西、新疆等新能源大省极有可能快速跟进,掀起新一轮“容量补偿”扩容潮。

山西把容量补偿大门向新型储能敞开,标志着中国储能产业正从“价差套利”进入“容量租金+电量增值”的双轮驱动时代。0.332元的上限不仅是一张价格标签,更是一张信心投票:它让资本敢于重注长周期资产,让技术敢于挑战超长寿命、极致安全的新高度。当制度创新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山西这块传统能源高地,或将率先长出全国最具竞争力的新型储能森林。
         
我感兴趣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报名参会

广西 - 桂林
2025年11月07日 ~ 09日
云南 - 昆明
2025年11月14日 ~ 16日
湖南 - 长沙
2025年11月14日 ~ 16日
河南 - 焦作
2025年11月21日 ~ 23日
碲产业报告2025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