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科研团队在固体废渣赤泥资源化利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以多项核心专利为支撑的赤泥
固废协同高值化利用技术体系。该项技术为困扰全球
铝工业数十年的赤泥环保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里程碑意义。
赤泥是
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固体废弃物,具有碱性高、粒度细、成分复杂等特点。数据显示,全球赤泥累计堆存量已超40亿吨,我国堆存量也达数亿吨。传统处理方式不仅成本高昂,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其治理利用被公认为世界级环保难题。据统计,目前全球赤泥堆存量已突破40亿吨,我国堆存量也达数亿吨之巨。传统填埋处置方式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更存在渗漏污染、扬尘污染等环境风险。做好赤泥综合利用,对降低铝产业重点地区生态环境风险、推动铝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赤泥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更存在严重的环境风险。"研究团队负责人指出,"如何实现赤泥的大规模资源化利用,一直是制约铝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瓶颈。"
技术突破:变废为宝的"组合拳"创新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构建了"绿色提取-高值转化-协同利用"的完整技术体系:
独创"温和提铁-定向转化"工艺:实现赤泥中铁元素的高效提取,并精准转化为高附加值的β型氧化铁(β-FeOOH)。
开发"多源固废协同处置"技术:将提铁后的富铝硅残渣与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废协同处理,制备具有微纳米多级孔结构的功能陶粒,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型建材、水处理等领域。
建立"全流程洁净生产"体系:通过创新工艺流程设计,实现生产全过程废水零排放、废气达标处理、废渣全量化利用。
"我们的技术就像精密的'资源转化器',"研究人员表示,"不仅解决了赤泥环保难题,更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真正实现了'废渣变金矿'的产业突破。"
产业化进程: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
目前,该技术已完成实验室全面验证,性能指标显著优于传统赤泥处理技术,具备四大突出优势:
固废协同性强:实现多类固废一体化治理
资源利用率高:全组分梯级利用
环境友好:全程无二次污染
研究团队正积极与大型铝业、能源及环保企业对接,加快推进中试示范线和产业化基地建设。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为我国铝工业绿色转型注入强劲科技动力,为全球固废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随着"双碳"战略深入推进,赤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突破恰逢其时。该成果不仅开辟了固废高值化利用新路径,更将带动相关产业链创新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未来,研究团队将持续优化技术经济性,推动产业化落地,助力实现"无废城市"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