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合储能大丰基地已经正式的投入生产。该基地配备了电芯制备、模组组装、性能验证和安全测试等全流程设备车间,有力支撑了公司“芯-舱-AC侧”一站式产能生态体系的建设,为2025年实现8~10GWh的交付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天合储能近期和中国、拉美、亚太三大区域客户签订了2.48GWh的储能大单。北美地区上半年累计出货达1GWh,东欧地区与Stiemo达成合作,计划未来2-3年联合部署GWh级储能场站。拉丁美洲的第一个超过1.2GWH的储能系统已发货。亚太地区(不包括国内)正在建设的大规模储能项目的规模已超过2.4GWH,其业务涵盖了六大洲。交付量已正式进入GWH时代。
据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新增装机容量达86.7GWh,同比增长54%,创历史新高。市场快速增长与投运成本下降带动需求上升,天合光能依托产研优势,积极推进产能迭代,助力产业实现“有序升量、数智集成、交直协同”三级进化。
天合光能作为全球领先的光储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储能领域已布局十年,持续深耕“芯-舱-AC侧”一站式产能生态。目前公司已形成以常州总部、滁州超级工厂、大丰基地为核心的运营三角,并在中国、欧洲、北美等地设立集成中心,为全球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天合储能盐城基地引进先进工业设备,在投料、卷绕、注液、化成、涂布等环节实现流程优化,支持柔性排产,多环节一体化运作提升效率,保障电芯质量一致性与工序可追溯性。该基地作为“十四五”省级重点项目,规划用地超14000㎡,二期全面投产后,天合储能产品组合产能将达25GWh,支撑70GWh以上储备项目的持续开发。
滁州超级工厂于今年二季度完成改造,实现了从电芯制造到整舱集成的全流程自动化,综合效率提升超过50%。依托工业物联网平台,工厂打通ERP与MES等管理系统,提升了质量、检测、物流等环节的数据感知精度,构建起“人-机-系统”高效协同的数智集成体系。
天合光能的常州总部依靠四大研发中心,建成了行业领先的系统集成验证平台,主要有自建的35kV兆瓦级电站、478m³环境测试舱、AC侧MV一体机联调平台和1:1半实物仿真EMS验证平台。通过四级验证体系,模拟极端工况与系统稳定性,实施Block级联调测试,有效缩短交付周期。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于9月12日联合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8亿千瓦,带动投资2500亿元。天合储能积极响应政策,坚持创新驱动、品质为本,推进产能扩张与智能集成,助力能源绿色转型。
总结来看,天合储能近年来在全球市场拓展和产能建设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大丰基地投产、盐城和滁州工厂升级,共同构建起覆盖“芯-舱-AC侧”的一站式产能生态。公司连续拿下了多区域GWh级订单,业务遍及六大洲,交付能力迈入新阶段。面对全球储能装机快速增长的趋势,天合光能依托数智化集成和四级验证体系,持续提升产品一致性和系统可靠性。随着国家新型储能行动方案的推出,天合储能将以创新为引领,深化交直协同和智能运营,为能源绿色转型注入持续动力,稳健迈向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