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动下,构网型储能正在成为储能技术体系的关键力量。近日,融和元储凭着领先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成功拿下国家电投左中项目82.5MW/165MWh构网型储能系统采购。该项目作为蒙东地区首个构网型设备示范工程,有着重要的区域和行业标杆意义,为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下的电网稳定提供硬核支撑。
随着清洁能源从“补充电源”转向“主力电源”,新能源的装机渗透率也在持续攀升。据国网能源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将突破45%。当渗透率超过30%时,电网调节能力和系统强度将明显下降,传统跟网型储能难以保障安全。构网型储能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主动构建电压与频率,成为高比例新能源时代的“稳定器”。
融和元储中标的左中项目地处电网末端,长期面临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导致的电压强度不足、频率不稳等挑战。其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通过模仿同步发电机行为,提供惯量支撑和无功补偿,主动增强弱电网的暂态稳定性。这一技术不仅提升新能源电力输送可靠性,还有效化解弱电网环境下的运行风险,彰显工程实效。
在技术经济性方面,融和元储通过优化方案,与扎旗项目共同实现建设及运维成本降低约3.5亿元。释放的效益资源将持续反哺生态治理,同步推进16.4万亩沙化土地修复工程,形成“技术降本+生态反哺”的良性闭环,体现了构网型储能在经济效益与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双重价值。
融和元储在构网型储能领域的应用已实现多场景拓展。例如西藏阿里结则茶卡盐湖160MW/360MWh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和田金智世纪洛浦250MW/1000MWh独立储能电站、皖能墨玉县100MW/400MWh独立新型储能项目等,都通过构网型技术为电网提供灵活调节能力,缓解调峰压力,保障安全运行,验证了方案在不同场景下的可靠性与适应性。
从蒙东示范到西藏、新疆等多地布局,融和元储正推动构网型储能从区域试点走向跨省份、多场景的规模化复制。这些实践不仅拓展了技术应用边界,还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项目经验与示范样本,加速构网型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产业化进程。
总体来看,构网型储能作为高比例新能源时代电网稳定的关键支撑,正通过融和元储等企业的标杆项目快速落地。从左中项目的区域示范到西藏、新疆等多场景应用,该技术不仅解决了弱电网稳定性难题,还通过成本优化反哺生态治理,形成良性发展闭环。未来,随着技术路线持续成熟与应用场景不断深化,构网型储能将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更安全、高效、绿色的支撑,推动能源转型迈向高质量跃升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