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美国拉斯维加斯RE+ 2025展上,中国储能产业链头部企业集体亮相,包括海辰储能、南都电源、中创新航、蜂巢能源、阳光电源等知名厂商,集中展示了涵盖户用储能、电网级储能、电池电芯及系统集成的最新成果。中国企业产品线覆盖多元应用场景,凸显出在储能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与全球引领姿态,标志着中国储能企业正以全链条技术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大容量锂离子电芯性能持续突破成为了焦点,南都电源全球首发392Ah储能电池,通过SNS低产热技术、限域催化补锂剂及自修复电解液等创新的工艺,实现了15000次循环寿命和超95%的能量效率。中创新航、欣旺达等企业则采用叠片和卷绕工艺推出600Ah+电芯,体积能量密度突破430-440Wh/L,循环寿命达10000次以上,明显提升了电芯长期使用的经济性与可靠性。
长时储能系统方案迎来全面开花。锂离子电池凭借技术升级和产业链的成熟,正在从短时储能主流向长时储能核心领域的延伸。例如南都电源推出了6.25MWh的20尺Center L Ultra系统,海辰储能发布Power 6.25MWh 8h长时储能系统,阳光电源新一代PowerTitan 3.0容量达6.9MWh,都可以很好的满足2到8小时储能需求,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网提供稳定支撑。
数据中心储能领域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在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和稳定性需求日益突出,储能技术逐渐成为关键的破局点。海辰储能、德赛电池、精控能源等行业代表企业相继推出专为数据中心设计的储能解决方案。例如,德赛电池发布了10C高倍率电芯以及LPC2.0 UPS系统,具备瞬时放电与集约化部署能力,有效支撑数据中心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与升级。
北美市场成为中国企业布局重点,但竞争压力持续加大。2024年美国储能新增装机约37GWh,2025年预计突破70GWh。中国企业2024年斩获美国65.8GWh订单,占比33.63%,但仍面临本土企业如特斯拉推出20MWh的Megablock、Fluence Energy本土化量产,以及韩企三星SDI、LGES等转向磷酸铁锂赛道的多重挑战。
系统集成与架构创新成果显著。蜂巢能源推出“全域短刀储能解决方案”,结合叠片技术与双面液冷设计,提升系统输出功率10%,循环寿命达20年。天合光能发布Elementa 2 Pro平台,支持10–20MWh灵活配置;海博思创MagicBlock平台采用10英尺单元设计,提升运输与部署效率,体现出中国企业从电芯到系统层的全面进阶。
细分场景产品不断涌现,覆盖户用、工商与公用级储能。派能科技、禾迈、正泰电源等推出多家用储能系统,支持并联扩展与智能备电;科华数能、奇点能源则聚焦工商业与电网级产品,推出模块化PCS与构网型系统,支持黑启动、虚拟电厂等高级功能。阿特斯、远信储能等也发布模块化、浸没式液冷等新型系统,推动储能向更安全、高效与灵活方向发展。
整体而言,RE+ 2025展会清晰展现了中国储能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矩阵与市场拓展上的强劲实力。从大容量电芯、长时储能系统到数据中心等高增长赛道,中国企业已形成全链条布局与快速迭代能力。然而,在北美等重要市场,本土企业与国际品牌的加速崛起也带来更大竞争压力。未来,中国储能产业需持续聚焦技术差异化、本土化合作与全球化服务,才能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球市场中持续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