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矿业以2.35%股权战略入股上海屹锂新能源,后者专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并已发布国内首个相关标准。交易完成后,双方将在上游锂/硫资源、电解质材料及回收环节展开协同,为紫金打造“矿产-材料-电池”闭环提供支点,也为屹锂后续扩产与验证提供资源保障。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上海屹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8月20日完成股权变更,新增紫金矿业投资(上海)有限公司为股东,持股2.35%。屹锂成立于2021年,法定代表人为张希,经营范围覆盖固态电池研发、制造、销售及废旧电池回收,已申请国内外专利150余项,其中50项已获国内授权、7项PCT国际专利。
紫金矿业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锂资源权益储量已突破1000万吨LCE,但缺乏下游高附加值出口。固态电池被公认为下一代锂电技术制高点,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紫金通过“资本+资源”双线切入,既锁定未来锂需求增量,又可把高纯硫、磷等副产品转化为电解质原料,提升资源溢价。
屹锂核心产品为硫化物复合固态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8 mS/cm,界面阻抗<2 Ω·cm²;配套固态
电芯能量密度≥350 Wh/kg,循环寿命>1000次。公司已与清陶、卫蓝等6家固态电池厂建立吨级供应关系,并牵头制定《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通用技术条件》团体标准,填补国内空白。
资源端:紫金旗下西藏拉果错、阿根廷3Q盐湖可稳定供应电池级
碳酸锂;硫精矿副产品可直接用于合成Li₂S,降低电解质成本15%;材料端:屹锂常州30吨/年电解质产线即将扩至150吨,紫金可提供工艺包及资金支持;回收端:双方计划共建固态电池回收示范线,实现锂、硫资源二次利用。
据GGII预测,2027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50 GWh,硫化物电解质需求超2000吨。屹锂规划500吨级产线2028年投产,紫金有望通过股权投资享受技术溢价与资源增值双重收益。
2.35%的股权比例看似“蜻蜓点水”,却折射出紫金矿业“资源向上、材料向下”的战略野心。随着固态电池商业化窗口临近,屹锂的技术壁垒与紫金的资源禀赋叠加,或将共同改写中国乃至全球固态电池的供应链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