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矿业集团近日与青海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一合作将重点聚焦矿产资源高效开发领域的技术突破。作为青海省重点有色金属企业,西部矿业拥有多处铜铅锌矿产资源,而青海大学在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具有显著优势。
在铜矿资源开发方面,双方计划联合攻关
低品位铜矿的生物浸出技术。通过培育特定菌种,提高硫化铜矿的浸出效率,目标是将现有铜回收率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实验室阶段将测试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的菌群活性,筛选最优工艺参数。
铅锌矿选矿技术是另一个重点合作方向。针对高原地区复杂铅锌矿的特点,研究团队将开发新型
浮选药剂体系。通过改进
捕收剂分子结构,增强对铅锌矿物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同时优化磨矿细度,平衡能耗与矿物解离度的关系。
矿山智能化改造项目同步推进。计划在西部矿业下属矿山部署5G专网,实现凿岩、装载等设备的远程操控。研发基于机器视觉的矿石分选系统,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实时分析矿石品位,提升选矿效率。核心控制系统采用工业级
铝合金机箱,确保在高原低温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青海大学将定向培养矿物加工专业学生,西部矿业提供实习基地和工程案例。合作设立专项奖学金,资助优秀学生参与企业科研项目。教学环节增加矿石性质分析、选矿厂设计等实践内容。
科研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在西部矿业选矿厂建立中试基地,配备小型球磨机、浮选柱等试验设备。青海大学实验室开放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等大型仪器,支持矿物微观结构研究。双方联合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打造矿产资源开发研究平台。
环保技术研发取得进展。针对矿山废水处理难题,开发重金属离子选择性吸附材料。采用改性沸石作为吸附剂载体,表面负载功能性基团,对铜、铅等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
尾矿库生态修复技术同步研究,通过植物修复改善矿区土壤环境。
装备制造领域加强协作。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参与选矿设备改进,优化旋流器结构设计,提高分级效率。研制新型耐磨衬板,采用高铬铸铁材料,延长球磨机易损件使用寿命。
振动筛筛网改用高强度不锈钢丝编织,适应高海拔恶劣工况。
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加速。建立定期技术交流机制,企业提出工程难题,学校组织科研攻关。设立联合技术委员会,评估科研成果的工业化价值。重点研发项目的试验数据双方共享,加快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进程。
产业协同效应逐步显现。青海大学地质勘探专业参与西部矿业找矿工作,应用遥感解译和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材料学科团队研发矿山专用防腐涂料,采用锌
铝合金粉末作为防锈填料,延长钢结构设施维护周期。
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为矿产资源行业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整合高校科研力量和企业工程经验,有助于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未来双方还计划拓展合作领域,包括矿山安全监测、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推动青海省矿产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