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光伏产业迎来重大政策支持。省发展改革委、工信厅与能源局联合发布的新政,聚焦光伏发电与制造环节的深度融合,针对当前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这一政策将有力推动当地硅基材料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政策重点支持硅基材料全产业链发展。云南省近年已形成从
多晶硅、单晶硅棒到光伏组件的完整产业链布局。新政鼓励上下游企业通过战略合作、技术共享等方式建立长效协作机制,特别支持硅料生产企业与组件厂商的直接对接。这种垂直整合模式有助于降低原材料波动对产业的影响,提升供应链稳定性。
高效组件推广成为政策亮点。针对光伏电站效率提升需求,新政明确支持使用高效率组件产品。在新建项目中优先采用转换效率超过一定标准的光伏组件,同时对现有运行超过八年的电站进行设备更新改造。这一措施将有效提升云南省光伏发电的整体效能,并为当地硅基组件制造企业创造更大市场空间。
跨境电力合作获得政策加持。立足云南的区位优势,新政支持企业参与境外光伏项目开发。特别鼓励省内企业参与南亚东南亚地区的电站建设,并探索将发电量纳入跨境电力交易体系。这一举措将为当地硅材料及组件企业开辟新的出口渠道,缓解国内市场竞争压力。
设备回收体系加速构建。随着早期光伏电站陆续进入设备更新期,新政提出完善退役组件回收利用机制。支持建设专业化的硅基材料回收处理设施,推动有价值的金属材料和硅料重新进入生产环节。这种循环经济模式有助于降低原材料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技术创新获得重点扶持。新政支持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和产品检测平台,特别关注硅基材料的提纯工艺和组件封装技术的突破。鼓励产学研合作开发新一代高效率、低成本的光伏产品,提升云南省在全球光伏产业链中的技术地位。
产业协同发展机制逐步完善。新政倡导成立省级行业协会,推动制定光伏制造、发电等环节的地方标准。通过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市场对接活动,促进省内光伏企业形成发展合力。这种协同机制将加速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优化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