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空航天、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高端制造领域,材料的轻量化与高性能化一直是行业追求的目标。近日,中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熊柏青领导的团队,基于近30年的研究实践,结合先进材料计算技术,成功开发出一种名为“高镁轻强铝”的新型铝合金。这一成果不仅在材料性能上取得了突破,还为相关产业的减重和降本带来了新的希望。
“高镁轻强铝”是一种新型铝合金,与现有的7xxx系、2xxx系铝合金相比,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这种新型铝合金的密度下降了5%~10%,使用原料成本下降了15%。这意味着在相同的体积下,使用“高镁轻强铝”可以显著减轻结构重量,同时降低材料成本。这对于航空航天飞行器、高铁、新能源汽车等对轻量化有极高要求的领域来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高镁轻强铝”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性能的可调性。在同一种合金成分条件下,通过热处理工艺的调整,可以获得宽大区间的综合性能匹配。这种灵活性使得“高镁轻强铝”能够替代当前广泛使用的多个主干铝合金,实现“一材多用”。这不仅简化了材料选择和供应链管理,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目前,中国有研正在积极与航空、航天、高铁、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及民用消费电子产品等制造企业对接,加速推进该材料工业化产品的综合考核验证。这一过程将确保“高镁轻强铝”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如果一切顺利,该材料有望在“十五五”期间实现量产应用,为相关产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高镁轻强铝”的开发不仅是中国有色金属材料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突破,也为全球高端制造业提供了新的材料选择。在航空航天领域,这种新型铝合金可以显著减轻飞行器的重量,提高燃油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高铁和新能源汽车领域,它可以帮助车辆实现轻量化,提升续航里程,增强市场竞争力。此外,该材料在机器人和民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也将为这些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开发的“高镁轻强铝”是一种具有显著优势的新型铝合金。它不仅在密度和成本上优于现有材料,还通过热处理工艺实现了性能的灵活调整,能够满足多种高端制造领域的需求。随着工业化产品的综合考核验证的推进,这一材料有望在“十五五”期间实现量产应用,为航空航天、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带来显著的减重和降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