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中伟股份正式发布了其年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该公司当年实现营业收入402.23亿元,较上一年度增长了17.36%。然而,其净利润为14.67亿元,与上一年度相比,下滑了24.64%。与此同时,宁德时代也发布了其年度报告,尽管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了9.7%,但其净利润却实现了超过15%的增长,这进一步彰显了宁德时代在锂电产业链中的领军地位。
从整个锂电池行业的角度来看,截至2024年4月12日,已有15家锂电池企业发布了年度财务报告。其中,宁德时代以3620.13亿元的营业收入遥遥领先,其锂离子电池的销量达到了475GWh,同比增长了21.79%。其中,动力电池系统的销量为381GWh,储能电池系统的销量为93GWh。尽管宁德时代的营业收入有所下滑,但其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营业成本的大幅下降,动力电池系统和储能电池系统的营业成本分别减少了17.59%和13.98%。
在已发布年报的15家锂电池企业中,有12家企业实现了盈利,9家企业的净利润实现了正增长。仅博力威、嘉元科技和孚能科技的净利润为负。博力威的亏损主要归因于海外通胀、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去库存导致的需求下滑,同时原材料价格下降也对其产生了影响。嘉元科技则受到了铜箔加工费下降的冲击。而孚能科技虽然营业收入有所减少,但其毛利率大幅提升,亏损规模得以收窄。
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为电池企业盈利提供了空间,但却给锂电化学品企业带来了压力。在20家锂电化学品企业中,仅有6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实现了增长,仅有2家企业的净利润实现了同比增长。中伟股份的净利润下滑了24.64%,而新宙邦则因产品价格下行和产能爬坡期的成本增加,盈利出现了下降。
碳酸锂价格的波动对上游企业产生了较大冲击。2024年上半年,碳酸锂的价格在9万至12万元/吨之间波动,8月更是最低跌至7万元/吨,目前仍在低位徘徊。尽管正极材料的价格下跌,但锂电池企业的业绩仍然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增长。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823.6万辆,同比增长了24.4%。其中,中国的销量为1286.6万辆,占比提升至70.5%。国内动力电池的装车量达到了548.4GWh,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占比超过了70%。
能否为热销车型提供配套成为电池企业竞争的关键。而正极材料市场则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企业的毛利率出现了下滑,产能整合的趋势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