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动力电池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成为推动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近日在相关论坛上发表讲话,呼吁统筹推进液态动力电池、固液混合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的协同发展,以应对未来能源转型和交通电动化的挑战。
万钢指出,经过多年努力,固液混合电池的研发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这种电池通过减少有机
电解液的用量,不仅有效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然而,固液混合电池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成本控制、环境适应性以及循环寿命等技术瓶颈。万钢强调,下一步需要加快突破这些瓶颈,推动固液混合电池的系统化和产业化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高性能、高安全性电池的需求。
对于全固态电池,万钢表示,目前全球范围内仍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全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快速充放电能力,被认为是下一代动力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要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应用,仍需攻克诸多关键科学、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难题。万钢呼吁,要持续加强全固态电池的研发攻关,推动其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除了固液混合电池和全固态电池,万钢还强调了加强前沿基础领域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面向未来,
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以及
稀有金属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些前沿技术不仅有望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还可能为
新能源产业带来新的突破。因此,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我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万钢的这一呼吁反映了当前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对高性能、高安全性、长寿命电池的需求日益迫切。液态动力电池、固液混合电池和全固态电池各有优势,协同推进它们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还能为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从产业角度来看,协同推进多种电池技术的发展将对整个新能源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液态动力电池的持续改进和固液混合电池的产业化,将为现有电池制造商提供技术升级的方向;另一方面,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将吸引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其中,推动相关材料、设备和工艺的创新。此外,加强前沿基础领域的研究也将为我国在全球新能源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提升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万钢的讲话也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协同推进液态、固液混合与全固态电池的发展,我国有望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实现技术突破,推动能源转型和交通电动化进程。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将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呼吁统筹推进液态动力电池、固液混合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的协同发展。固液混合电池的研发应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需突破成本、环境适应性和循环寿命等技术瓶颈。全固态电池仍处于研发和中试阶段,需持续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此外,还需加强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等前沿基础领域的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这一呼吁不仅反映了当前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也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推动我国在全球新能源竞争中赢得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