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退役浪潮”已至,回收产业正步入“加速发展阶段”。2023年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审议并通过了《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此政策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已正式迈入高速发展的全新阶段。据新华社相关报道显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步入大规模退役时期,全面提升其回收利用的能力与水平,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要务。《行动方案》的出台,犹如一剂强心针,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该方案从顶层设计、标准制定、监管强化等多个维度出发,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的稳健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受访专家普遍强调,动力电池的回收工作在环境保护与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政策的稳步落地,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有研究报告预测,至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
构建高效回收体系,破解行业发展难题。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高达3140万辆,动力电池的装车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然而,随着动力电池退役数量的逐年攀升,其回收利用问题也日益凸显,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动力电池中含有镍、钴、锂等珍稀金属资源,通过回收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有力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与此同时,若废弃动力电池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对土壤及水源造成重金属污染,进而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强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工作,不仅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还能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动力电池的规范化回收率尚不足25%,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柏文喜指出,电池生产的非标准化及复杂性导致回收效率偏低;正规回收企业普遍面临成本高企、盈利困难等难题,而部分非法“黑作坊”则通过违规操作降低成本,抢占市场份额。此外,回收网络不健全、技术标准缺失以及消费者对回收渠道认知不足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同样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动力电池退役数量逐年增加,回收处理压力不断增大。由于动力电池种类繁多,不同车企、不同型号的电池在规格、结构、材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回收工艺难以统一,增加了回收处理的复杂程度。同时,回收网点利用率偏低、技术瓶颈、回收体系混乱、政策法规尚待完善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要强化全链条管理,着力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相关专家指出,这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包括完善回收网络布局,提升回收网点的覆盖率和利用率;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攻克电池拆解、材料分离等关键技术难题;建立健全回收体系,明确各方责任主体,加强行业监管等。
数字化技术赋能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方面,数字化技术被寄予厚望。王鹏表示,数字化技术在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对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精准管理与优化,有效提升回收处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国内知名咨询机构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认为,借助数字化技术,可以实时追踪电池的生产、销售、拆解、利用等各个环节,实现全程可追溯。数字化技术不仅能提高监测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降低人工成本,还能有力推动行业的技术革新与进步。然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数据安全、技术维护等方面的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柏文喜同样指出,数字化监测面临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不同企业间数据标准不统一导致的信息孤岛等挑战。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数据安全法规建设,推动行业数据标准的统一,并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与不可篡改性。
法治化、标准化引领行业规范前行。会议特别强调,要用法治化手段规范回收利用行为,制定并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同时,要加快制定或修订动力电池绿色设计、产品碳足迹核算等相关标准,以高标准引领推动回收利用工作。柏文喜表示,通过法治化手段规范回收利用行为,制定并完善相关行政法规,能够为行业发展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回收行为。同时,加快制定动力电池绿色设计、产品碳足迹核算等标准,将引领行业向绿色、高效方向稳步前行。在制定标准时,应充分考虑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紧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与适应性;注重环保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行业绿色转型。王鹏也指出,以法治化手段规范回收利用行为,有助于明确废旧电池回收的责任主体,规范市场秩序,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加快制定或修订动力电池绿色设计、产品碳足迹核算等相关标准,能够以高标准引领推动回收利用工作,有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在制定相关标准时,应重点关注动力电池的性能、安全性、环保性等因素,确保标准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未来展望:行业迎来崭新发展机遇。受访专家普遍认为,随着《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的深入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将迎来新的快速发展期。柏文喜表示:“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回收利用效率将大幅提升,行业规范化程度也将显著提高。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不仅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支撑,还将成为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