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有色技术网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复旦大学突破锂电池寿命瓶颈,新成果登顶《自然》期刊

复旦大学突破锂电池寿命瓶颈,新成果登顶《自然》期刊

2025-02-13 23:22:47 来源:财联社
155        0
简介:复旦大学科研团队近日在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外部供锂技术”成功延长锂电池寿命至1万次充放电,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这一技术为锂电池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学智能中心彭慧胜/高悦团队在锂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提出的“外部供锂技术”成功解决了锂电池寿命短的问题,使得锂电池的充放电次数从传统的1000-1500次大幅提升至1万次,且电池健康水平与出厂时几乎保持一致。这一成果于2月13日发表在《自然》主刊,引发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锂电池作为现代电子设备和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核心部件,其寿命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传统的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锂离子的不可逆损耗,电池容量会逐渐下降,最终导致电池失效。复旦大学团队通过“外部供锂技术”,在电池寿命即将终结时,为其“注射”一种新分子,补充锂离子,从而恢复电池的充电容量,显著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外部供锂的方式,解决锂电池内部的锂离子损耗问题。研究团队通过实验验证,采用该技术后,锂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可达到1万次,且电池的健康水平与出厂时几乎无异。这一突破不仅大幅提升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也为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教授表示,这一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团队在锂电池材料和结构设计方面的长期积累。通过创新性地引入外部供锂技术,团队成功突破了锂电池寿命的瓶颈,为锂电池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  

锂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其性能的提升对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复旦大学团队的这一成果,不仅为锂电池行业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也为全球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锂电池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复旦大学团队的研究成果,为解决锂电池寿命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有望推动锂电池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未来,复旦大学团队将继续深化相关研究,探索外部供锂技术在更多电池类型中的应用,同时推动该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