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辽宁阜新市科技局的积极推动下,复旦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阜新晟氟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一合作标志着双方将在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合作背景与目标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氢燃料电池的核心材料,如交换膜基布和高温高压特种改性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是影响燃料电池性能和成本的关键因素。然而,这些关键材料目前仍依赖进口,限制了我国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
此次复旦大学与阜新晟氟利公司的合作,旨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技术瓶颈,实现国产化替代。复旦大学在聚合物材料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其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材料科学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而阜新晟氟利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含氟
新材料加工和应用研究的企业,具备丰富的生产和研发经验,并曾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双方的合作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氢燃料
电池材料的产业化进程。
合作内容与预期成果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氢燃料电池交换膜基布、高温高压特种改性聚四氟乙烯密封材料等关键材料展开深度合作。合作内容包括联合研发、技术咨询、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通过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展材料研发工作,优化材料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此外,双方还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活动,促进创新链、人才链、市场链的有机融合。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阜新落地转化和产业化,为阜新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阜新市科技局的推动作用
此次合作的成功签署,离不开阜新市科技局的积极推动。阜新市科技局一直致力于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通过此次合作,阜新市将进一步融入国家“双碳”战略,推动
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阜新市科技局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高校和企业搭建更多合作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阜新落地转化和产业化。同时,阜新市还将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高校和企业参与新能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复旦大学与阜新晟氟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是阜新市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通过此次合作,双方将共同攻克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技术难题,推动相关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助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阜新市科技局的积极推动,为此次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未来更多产学研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合作的逐步推进,阜新市将在新能源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