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前,双方联合开发的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该款氢燃料电池牵引车凭借其高效、环保、低噪音等诸多优势,成功实现了批量交付并投入市场应用。在实际运营中,它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和可靠性,为物流运输等行业提供了更加绿色、高效的解决方案,赢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和好评。
4月26日,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锦能源”)与中通快递集团在中通总部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绿色物流体系构建、氢能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此次合作旨在通过氢能源技术推动物流行业的低碳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同时提升物流行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4月23日,我国首款搭载低压常温固态储氢装置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在2025上海车展首次亮相。该车型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现场指导,由上汽集团、捷氢科技等单位共同打造,有望在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该车型搭载了捷氢科技开发的小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系统额定功率50kW,能量转化效率达50%,并采用先进的固态储氢技术,实现了4MPa级低压充氢标准,大幅降低成本,为用户带来长续航、高效率、大空间、安全可靠的舒适出行新选择。
在储氢技术方面,这款车型采用了先进的固态储氢技术,并成功实现了4mpa级低压充氢标准,相较于传统的70mpa高压储氢技术,优势显著。其一,它采用了扁平化储氢模组设计,将固态储氢装置巧妙地嵌入底盘架构之中。这一设计释放了原本被70mpa储氢瓶占据的30%有效空间,使得座舱的布置更加灵活多样,为车内空间的优化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2025年4月18日,蜀道丰田氢燃料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成都市青白江区。该项目由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政府、蜀道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蜀道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共同投资,预计总投资10亿元。项目将建设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线,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打造氢燃料电池智能制造基地,助力成都氢能产业发展。
公司专业从事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分布式能源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工厂通过了 ISO9001 认证,燃料电池热电联产装置通过了 TUV Rheinland 的 CE 认证。目前研发人员10人,主要进行耐受20ppmCO低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研发和升级。现寻求氢燃料电池电堆全产业链条技术合作。
贵州“锂”想:贵州锂资源开发现状及展望,杨梧,贵州理工学院,共生锂矿化体位于萤石矿上部,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下二叠统龙吟组第二段钙质泥岩-泥灰岩-灰岩组合中,矿体走向延伸长一般105m~1091m,沿倾向方向延伸 98m~736m,矿体厚度0.54m~6.84m平均 2.3m,氧化锂(Li2O)含量 0.4%~0.76%,平均 0.48%。
张建国,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副校长,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首席科学家,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原学者,杰出工程师,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煤矿瓦斯防治与智能绿色开采国家卓越工程团队核心骨干成员,兼任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矿山安全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科协副主席。
在电动汽车产业化起步阶段,基本是以电池、电机等动力系统的替代为核心技术发展起来的,车室空调、车窗除雾、动力部件温控等辅助系统是在传统燃油汽车热管理技术基础上逐步改进而来的。燃油汽车冬季制热时直接利用发动机余热对乘员舱进行供热,不需要额外的热源,而纯电动车的电机余热无法满足冬季制热的需求,因此冬季制热是纯电动汽车需要解决的问题。
赵欢,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2019年博士毕业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钢铁研究所。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马普钢铁所从事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结构与性能关系,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Nature, Physical Review Letter,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主持基金委海外优青项目一项。获德国材料学会马辛纪念奖 ,Acta 优秀论文奖等多个国际科研奖项。
江门市前通粉末冶金厂有限公司,是一所集研发、制造、营销、服务于一体的粉末冶金制造厂家。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各种规格的铜基、铁基和不锈钢系粉末冶金制品,如:精密含油轴承、精密齿轮、皮带轮、偏心凸轮、连杆、锁芯锁套和高强度机械结构件等。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清洁器材、办公设备、家用电器、视听设备、运动器材、医疗器械、园林设备、纺织机械、电机、玩具、气动及电动工具、木工机械和汽车摩托车等多个领域,并以卓越的品质和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各届用户的推崇和青睐。
全球民航飞机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比重约2%,如不控制,至2050年占比将增加至22%; “十三五”民航旅客总周转量在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的占比达33.1%; 中国民航飞机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约1%; 美国航空业碳排放占交通领域碳排放的11%; 目前全球大约有2万架飞机,每年航空乘客达30亿人次,预计2040年全球飞机数量达5万架。
张孝足,博士,就读于苏州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铝合金绿色制备与再生。目前已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intermetallics、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Materials Letter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