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位于黄河岸边,全域属于黄河流域,近年来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济源市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加速全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出台了《济源碳达峰实施方案》和《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年度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机制,定期调度,狠抓落实。
在产业升级转型方面,济源市聚焦“3+6+5”产业,即优化提升3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培优育强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聚势赋能;谋划布局5大未来产业,加快借力引进。同时,聚焦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现代物流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重点领域,加快平台经济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在构建绿色低碳能源生产利用体系方面,济源市加大节能降碳的工作力度,对60多家重点工业企业进行节能监察,实施了55个节能降碳改造项目,预计节能量能达到15万吨标准煤。率先在全省建设双碳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了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碳排放情况的动态化、智能化、可视化管理。谋划实施21个源网荷储项目,新能源电力装机量超过23万千瓦,建成新型
储能项目150兆瓦时。
济源市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编制《济源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方案》,围绕有色、钢铁、化工等优势产业,完善全生命周期循环链条,谋划实施了总投资80亿元的19个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可新增废弃物回收利用量200万吨以上,循环经济产值占比达到33%。
在建筑和交通运输领域,济源市持续提升建筑的绿色低碳水平,新建建筑全部执行绿色标准,老旧小区改造不断实施,装配式建筑、装配化装修的占比不断提高。在交通运输领域,推动新能源出租车更新,投运氢能源电池重卡,持续加快大宗货物“公转铁”。
济源市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实际行动,实现了绿色低碳发展。特别是在源网荷储项目的实施和新能源电力装机量的提升方面,济源市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实现碳达峰和
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加快产业升级转型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济源市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