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斗门”报道,12月9日上午,珠海冠宇(688772)正式启动了新型锂电池项目的奠基仪式,该项目预计将于明年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年会成功举行,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新发展、新技术和新市场,展现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活力和潜力。会议涵盖了行业政策解读、市场趋势分析和技术创新等多个议题,为与会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绝佳机会。
随着冬季的到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内蒙古牙克石的国家高寒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接受了一系列的高寒测试。这些测试覆盖了舒适性、动力性等九大维度,旨在全面评估新能源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表现,确保车辆能够在严寒条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
金川集团镍盐公司凭借其在镍盐产品生产领域的深厚积累和技术创新,成功入选2024年度省级技术创新平台。作为国内历史悠久、规模领先的高品质镍盐生产企业,公司依托金川集团的技术与资源优势,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项目建设,形成了强大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动力电池用硫酸镍产品的生产能力,推动高端电镀硫酸镍等产品替代国外进口,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多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12月9日晚,大中矿业(001203)发布公告,其全资孙公司郴州市城泰矿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郴州城泰”)近日收到自然资源部的正式回复,确认其提交的《湖南省临武县鸡脚山矿区通天庙矿段锂矿勘探报告》已通过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
比亚迪方程豹正式宣布推出钛系列产品线,作为继豹系列之后的第二大产品系列。首款车型钛3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上市,标志着方程豹在家用硬派SUV领域的新拓展。
12月10日,亿纬锂能位于荆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的60GWh超级智能工厂一期项目将迎来投产。这座工厂集自动化、数字化、低碳化于一体,展现了现代工业的最新成就。
华能粤东风光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储能板块示范项目在广东省汕头市投产,成为全国首个熔盐储热耦合百万机组、四机联调汽水电控调频调峰示范项目。该项目不仅在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还对提升机组调频响应速率、增加深调容量、提高顶峰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青岛城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已于12月10日与赣锋锂业及青岛远鹏新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在新能源产业的众多分支中,储能领域已成为央企竞相追逐的热门赛道,吸引了众多老牌制造业央企和电力投资开发方的积极参与。国电投作为电力央企的佼佼者,凭借其前瞻性的布局和果敢的行动,在这一领域尤为引人注目。
上海崇明冠华分散式风电项目近日启动,标志着全市首个工业用户自建风电项目的诞生。该项目由冠华公司投资,计划安装3台5.56兆瓦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6.68兆瓦,预计年发电量4058.01万度,不仅能满足企业自身用电需求,还能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作为清洁能源,风电项目将减少大量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冠华公司,作为行业领导者,正积极响应生态岛建设,通过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推动节能降耗,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近日,一艘装载着2万吨硫酸的巨型货轮缓缓驶离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阳鸿码头,标志着铜陵有色集团成功实现了硫酸的首次直销出口。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是铜陵有色集团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安徽省首次实现工业硫酸的直销出口,对国内外硫酸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山东,作为中国矿产资源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铝矿资源,备受国内外关注。铝矿石作为关键的工业原料,其加工效率与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冶炼与制造流程。在山东这片铝矿资源沃土上,如何实现铝矿石的高效、环保加工,成为了诸多企业竞相探索的课题。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自动化与数智化正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云铝海鑫,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紧跟时代步伐,以“自动化、数智化”建设为引领,致力于打造数智、高效、安全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奋力树立400KA行业的新标杆。
英国石油与日本JERA公司联手成立JERANexbp海上风电合资企业,标志着两家能源巨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重要布局。合资企业将各持股50%,潜在发电能力达13GW,双方将提供高达58亿美元资金支持。这一合作不仅展现了传统能源公司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也显示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积极投资和技术创新。预计交易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届时将增强双方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竞争力,并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在12月9日至10日期间,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组织了一场科技成果评价会,对长沙矿冶院的两项重要创新成果——“退役动力电池智能拆解决策技术与装备研制及应用”和“软磁铁氧体排胶和烧结生产线的研制及产业化”进行了深入评价。
沙洋县凭借其丰富的风能资源,近年来大力发展风电产业,形成了百亿级风电装备产业集群。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92.21兆瓦,今年1至11月风力发电量占全县总发电量的32.39%。沙洋天顺风电产业园构建了风电装备全产业链,预计年产值60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正向综合性新能源产业园发展。
今年我国风电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装机规模和技术创新均实现突破。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漂浮式风电机组在江苏下线,单机年输出清洁电能达6200万度。同时,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超5亿千瓦,占全球一半,风力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十分之一。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产能占全球市场的60%以上,为全球能源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智利,全球铜出口巨头,11月出口额激增至42.2亿美元,同比增长7.1%。贸易顺差达13.8亿美元,凸显其全球经济竞争力。铜需求增长,尤其在电动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智利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核心角色。
鞍山市推出科技创新方案,旨在通过九大领域的发展推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包括钢铁深加工、菱镁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计划建立“三个一百”科技攻关清单,突破关键技术,构建科技创新中心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9.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增长6.7%,进口增长2.4%。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铜材进口增长1.7%,稀土和铝材出口分别增长6.6%和18.8%。同时,机电产品占出口比重近60%,集成电路、汽车等产品出口增速显著。东盟、欧盟和美国是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稳步增长,体现了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持续竞争力。
八亿时空(688181)近日宣布,公司原计划投资2.8亿元建设年产3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的计划暂时搁浅。董事长赵雷表示,尽管公司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但鉴于锂电新能源行业的激烈竞争与市场变化,决定审慎调整项目推进节奏。未来,公司将根据行业发展动态,谨慎决定新能源材料业务的投入规模与速度。这一项目的建设周期为1.5年,旨在扩大锂电池材料生产能力。
当升科技在芬兰的正极材料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控股子公司当升科技(芬兰)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获得芬兰政府的环境许可证。该项目首期投资7.74亿欧元,计划建设年产6万吨高镍正极材料生产线。项目位于芬兰科特卡市,将生产符合NCM811/NCA标准的锂电正极材料,并具备生产NCM523、NCM622等多元材料的能力。该基地的建设将为欧洲电动汽车产业提供重要的材料支持,并推动当升科技在全球市场的布局。
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计划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市共同投资40.38亿欧元建设一座年产50GWh的电池工厂,双方各持50%股份。该工厂将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服务于Stellantis的电动汽车生产,特别是中等续航的B级和C级车。此举进一步巩固宁德时代在欧洲的市场布局,推动其在全球电动出行和能源转型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助力Stellantis实现2038年净零碳排放目标。
东方锆业计划加速向下游延伸,拓展新兴领域应用。公司将依托增长的市场份额和成本控制优势,通过精细化管理增强抵御周期性风险的能力,研发高附加值锆产品,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在巩固传统市场地位的同时,积极拓展新业务,寻求外延式并购机会,强化产业链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江特电机近日在互动平台透露,公司具备从锂云母中提取铷和铯的技术。这一创新技术使公司能够拓展资源利用,茜坑矿区可开采锂、铷、铯等矿种。初期,公司将专注于提锂生产碳酸锂,而未来随着铯、铷等稀有金属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江特电机计划适时开展铷铯盐提取,进一步提升资源价值,增加整体收益,助力公司在稀有金属市场的持续发展与创新。
协鑫储能全球总部公司落户翔安,标志着集团在储能领域的加速布局。协鑫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民营电力企业,在能源创新领域具有领先地位。此次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建立10GWh储能生产基地,聚焦工商业客户,采用“储能系统软硬件一体”加“综合能源服务”模式,预计带来年百亿级规模效益,推动新型储能场景应用发展。
运达股份与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在东京会晤,双方就沙特风电项目、国际制氢制氨市场发展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并宣布沙特第四轮风电项目海外融资关闭,标志着项目迈出关键一步。此次合作将助力全球能源转型,特别是在氢能和风电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