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冲击试验机,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的底部四角固定安装有底脚(2);底座(1)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侧板(7),侧板(7)的侧壁固定安装有滑杆(8),滑杆(8)和底板(3)的侧壁连接,底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框架(5),框架(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冲击试验机本体(4);
滑杆(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伸缩块(9),伸缩块(9)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伸缩块(9)的外表面套设有减震弹簧(10);
底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缓冲块(6),缓冲块(6)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冲击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块(6)包括顶块(11),顶块(11)的两侧通过两个活动杆(12)分别与两个斜杆(13)的上端活动连接,斜杆(13)的下端通过活动杆(12)与滑块(14)的顶部活动连接,滑块(1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磁铁(15),相邻的缓冲块(6)相互靠近的磁铁(15)的磁场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冲击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脚(2)包括伸杆(16)和套筒(17),伸杆(16)的底部贯穿套筒(17)的顶部且延伸至套筒(17)的内部与限位板(18)的顶部粘接,限位板(18)的底部与弹簧(19)的顶部连接,弹簧(19)使伸杆(16)始终具有向远离套筒(17)方向运动的趋势,弹簧(19)的底部与套筒(17)的内壁底部粘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冲击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7)的侧壁开设有与滑杆(8)相适配的滑槽,滑杆(8)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内腔且与滑槽的内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冲击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8)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底板(3)的侧壁四条棱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冲击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与滑块(14)相适配的滑口,且滑块(14)的底部延伸至滑口的内腔与滑口的内壁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冲击试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7)为倒扣的碗状,且为橡胶材质制成。
说明书: 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冲击试验机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冲击试验机。背景技术[0002] 机械性能检测设备是质检人员对材料性能检测的主要试验设备,要测出各种材料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弯曲强度、扭转强度、剥离强度、压陷硬度、延伸率、断裂伸长率、穿
刺强度、撕裂强度、剪切强度、冲击强度等。冲击试验机是工程机械检测设备中的一种,是用
于测定金属材料在动负荷下抵抗冲击的性能,从而判断材料在动负荷作用下的质量状况的
检测仪。现有的冲击试验机装置工作时易产生较大的振动,影响其稳定性,易影响检测结
果。
发明内容[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冲击试验机,稳定性好,检测结果准确。
[0004]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0005] 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冲击试验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四角固定安装有底脚2;底座1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侧板7,侧板7的侧壁固定安装有滑杆8,滑杆8和底板3的侧壁连接,
底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框架5,框架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冲击试验机本体4;
[0006] 滑杆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伸缩块9,伸缩块9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伸缩块9的外表面套设有减震弹簧10,底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缓冲块6,缓冲块6的底部与底座1
的顶部接触。
[0007] 所述的缓冲块6包括顶块11,顶块11的两侧通过两个活动杆12分别与两个斜杆13的上端活动连接,斜杆13的下端通过活动杆12与滑块14的顶部活动连接,滑块14的外侧固
定安装有磁铁15,相邻的缓冲块6相互靠近的磁铁15的磁场方向相同。
[0008] 所述的底脚2包括伸杆16和套筒17,伸杆16的底部贯穿套筒17的顶部且延伸至套筒17的内部与限位板18的顶部粘接,限位板18的底部与弹簧19的顶部连接,弹簧19使伸杆
16始终具有向远离套筒17方向运动的趋势,弹簧19的底部与套筒17的内壁底部粘接。
[0009] 所述侧板7的侧壁开设有与滑杆8相适配的滑槽,滑杆8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内腔且与滑槽的内壁接触。
[0010] 所述滑杆8的数量为四个,且分别设置于底板3的侧壁四条棱处。[0011] 所述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与滑块14相适配的滑口,且滑块14的底部延伸至滑口的内腔与滑口的内壁接触。
[0012] 所述套筒17为倒扣的碗状,且为橡胶材质制成。[0013]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0014] 1、试验冲压机本体5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对底板3产生向下的作用力,底板3向下运动时对缓冲件6进行压缩,两块相邻的缓冲块6相互靠近一侧的磁铁15磁场方向相同,磁铁
15的排斥力抑制缓冲件6的压缩,削弱底板3的下降趋势,达到对该装置缓冲减震的作用,有
效的降低了该装置工作时的振动,提高该装置工作的稳定性,有助于增强试验的可靠性。
[0015] 2、底脚2的减震性能使该装置的减震效果更佳,削弱该装置工作时的振动传递至架设面时的强度,降低工作噪声;通过框架5将隔音板罩设于冲击试验机本体4的外表面,减
小冲击试验过程中噪声的分贝,降低噪声对试验人员的影响,避免工作人员健康产生影响,
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件结构示意图。[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脚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稳定性的冲击试验机,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四角固定安装有底脚2;底座1的侧壁固定安装有侧板7,侧板7的侧壁固定安装有滑杆8,滑杆8和底板3
的侧壁连接,底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框架5,框架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冲击试验机本体4,可
通过框架5将隔音板罩设于冲击试验机本体4的外表面,减小冲击试验过程中噪声的分贝,
降低噪声对试验人员的影响;
[0021] 滑杆8的数量为四个,且滑杆8分别设置于底板3的侧壁四条棱处,侧板7的侧壁开设有与滑杆8相适配的滑槽,滑杆8一端延伸至滑槽的内腔且与滑槽的内壁接触,滑杆8与滑
槽的相互配合使底板3在减震过程中上下运动的更加稳定;
[0022] 滑杆8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伸缩块9,伸缩块9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伸缩块9的外表面套设有减震弹簧10,伸缩块9可伸缩,与减震弹簧10相互配合,对底板3下降过
程中起到缓冲的作用,底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缓冲块6,缓冲块6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接
触。
[0023] 参照图2,所述的缓冲块6包括顶块11,顶块11的两侧通过两个活动杆12分别与两个斜杆13的上端活动连接,斜杆13的下端通过活动杆12与滑块14的顶部活动连接,滑块14
的外侧固定安装有磁铁15,相邻的缓冲块6相互靠近的磁铁15的磁场方向相同,磁铁15具有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与滑块14相适配的滑口,且滑块14的底部
延伸至滑口的内腔与滑口的内壁接触;试验冲压机本体5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对底板3产生
向下的作用力,底板3向下运动时对缓冲件6进行压缩,两块相邻的缓冲块6相互靠近一侧的
磁铁15磁场方向相同,磁铁15的排斥力抑制缓冲件6的压缩,削弱底板3的下降趋势,达到对
该装置缓冲减震的作用。
[0024] 参照图3,所述的底脚2包括伸杆16和套筒17,套筒17为倒扣的碗状,且为橡胶材质制成,伸杆16的底部贯穿套筒17的顶部且延伸至套筒17的内部与限位板18的顶部粘接,限
位板18防止伸杆16脱离套筒17的内部;限位板18的底部与弹簧19的顶部连接,弹簧19使伸
杆16始终具有向远离套筒17方向运动的趋势,弹簧19的底部与套筒17的内壁底部粘接,底
脚2的减震性能使该装置的减震效果更佳。
[002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试验冲压机本体5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对底板3产生向下的作用力,底板3向下运动时对缓冲件6进行压缩,两块相邻的缓冲块6相互靠近一
侧的磁铁15磁场方向相同,磁铁15的排斥力抑制缓冲件6的压缩,削弱底板3的下降趋势,达
到对该装置缓冲减震的作用,有效的降低了该装置工作时的振动,提高该装置工作的稳定
性,有助于增强试验的可靠性。
[0026] 底脚2的减震性能使该装置的减震效果更佳,削弱该装置工作时的振动传递至架设面时的强度,降低工作噪声;通过框架5将隔音板罩设于冲击试验机本体4的外表面,减小
冲击试验过程中噪声的分贝,降低噪声对试验人员的影响,避免工作人员健康产生影响,有
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0027]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
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
的要素。
[0028]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声明:
“具有稳定性的冲击试验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