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红外前置热像仪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支架筒(5)、外连接筒(4)、转接筒(6)和第一弹性部,所述外连接筒(4)套设在所述显示屏支架筒(5)的外侧,所述转接筒(6)位于所述外连接筒(4)和所述显示屏支架筒(5)之间,且所述转接筒(6)的内侧与所述显示屏支架筒(5)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外连接筒(4)的内侧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转接筒(6)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凸起的一端连接,所述外连接筒(4)的一端用于与白光瞄(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起设置在所述外连接筒(4)上远离白光瞄的一端的内侧,所述转接筒(6)在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环形凸起和所述白光瞄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为波形弹簧(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支架筒(5)一端的径向外侧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上设有环形台阶面,所述外连接筒(4)上远离所述白光瞄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环形台阶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筒(6)的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显示屏支架筒(5)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支架筒(5)外侧套设有压圈(10),所述压圈(10)用于限制所述转接筒(6)相对于所述显示屏支架筒(5)的轴向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连接筒(4)的内侧和所述转接筒(6)的外侧之间设有用以限制两者相对转动的限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筒(6)的外侧设有限位凸起(11),所述外连接筒(4)的内侧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限位凸起(11)位于所述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筒(6)上远离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弹性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为弹性垫块(8),所述弹性垫块(8)通过挡圈(9)压紧在所述转接筒(6)的端面上。
说明书: 一种红外前置热像仪的减震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瞄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前置热像仪的减震装置。背景技术[0002] 红外前置热像仪是通过叠加到白光瞄上进行使用,因此可以使得瞄具在白天和晚上均可以进行目标观测。
[0003] 传统的红外前置热像仪是通过连接环安装在白光瞄上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瞄具本身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对热像仪的机芯和镜头等部件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使用
寿命。
[0004]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红外前置热像仪的减震装置,以提高红外前置热像仪的使用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红外前置热像仪的减震装置,能够有效提高红外前置热像仪的使用寿命。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7] 一种红外前置热像仪的减震装置,包括:显示屏支架筒、外连接筒、转接筒和第一弹性部,所述外连接筒套设在所述显示屏支架筒的外侧,所述转接筒位于所述外连接筒和
所述显示屏支架筒之间,且所述转接筒的内侧与所述显示屏支架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
外连接筒的内侧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转接筒的一端连接,所述第
一弹性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环形凸起的一端连接,所述外连接筒的一端用于与白光瞄连接。
[0008] 优选地,所述环形凸起设置在所述外连接筒上远离白光瞄的一端的内侧,所述转接筒在轴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环形凸起和所述白光瞄之间。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部为波形弹簧。[0010] 优选地,所述显示屏支架筒一端的径向外侧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上设有环形台阶面,所述外连接筒上远离所述白光瞄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环形台阶面上。
[0011] 优选地,所述转接筒的内侧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显示屏支架筒的外侧。[0012] 优选地,所述显示屏支架筒外侧套设有压圈,所述压圈用于限制所述转接筒相对于所述显示屏支架筒的轴向位移。
[0013] 优选地,所述外连接筒的内侧和所述转接筒的外侧之间设有用以限制两者相对转动的限位部。
[0014] 优选地,所述转接筒的外侧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外连接筒的内侧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凹槽内。
[0015] 优选地,所述转接筒上远离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弹性部。[0016] 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部为弹性垫块,所述弹性垫块通过挡圈压紧在所述转接筒的端面上。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0018]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红外前置热像仪的减震装置,包括:显示屏支架筒、外连接筒、转接筒和第一弹性部,外连接筒、转接筒和显示屏支架筒自外而内依次套接,外连接
筒的内侧设有环形凸起,第一弹性部的两端分别与环形凸起和转接筒连接,外连接筒与白
光瞄连接,白光瞄通过皮轨与枪连接。当射击时,白光瞄会受到一个反向冲击力,由于白光
瞄与外连接筒连接,因此会将冲击力传递给外连接筒,由于外连接筒与转接筒之间设有第
一弹性部,因此会减少对转接件的冲击,进而减小对显示屏支架筒的冲击,所以可以提高红
外前置热像仪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
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 图1为白光瞄和前置热像仪的装配图;[0021] 图2为红外前置热像仪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2] 图3为红外前置热像仪的减震装置的剖视图;[0023] 图4为外连接筒和转接筒之间的限位部的剖视图。[0024] 附图标记如下:[0025] 1为白光瞄,2为红外前置热像仪,3为转接环,4为外连接筒,5为显示屏支架筒,6为转接筒,7为波形弹簧,8为弹性垫块,9为挡圈,10为压圈,11为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002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7] 请参考图1~图4,图1为白光瞄和前置热像仪的装配图;图2为红外前置热像仪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红外前置热像仪的减震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外连接筒和转
接筒之间的限位部的剖视图。
[0028]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红外前置热像仪2的减震装置,包括:显示屏支架筒5、外连接筒4、转接筒6和第一弹性部,如图3所示,外连接筒4、转接筒6和显示屏支架筒5
自外向内依次套设,且转接筒6的内侧与显示屏支架筒5的外侧为固定连接关系,外连接筒4
和转接筒6之间为柔性连接,可以相对轴向位移。其中外连接筒4的内侧设有环形凸起,第一
弹性部的两端分别与转接筒6和外连接筒4内的环形凸起连接,外连接筒4用于与白光瞄1连
接,具体连接时,外连接筒4与转接环3连接,转接环3再与白光瞄1连接,白光瞄1通过皮轨与
枪连接,显示屏支架筒5的内部设有前置热像仪的目镜、镜头、外壳等部件。当射击时,白光
瞄1会受到一个反向冲击力,由于白光瞄1与外连接筒4连接,因此会将冲击力传递给外连接
筒4,由于外连接筒4与转接筒6之间设有第一弹性部,因此会减少对转接件的冲击,进而减
小对显示屏支架筒5的冲击,所以可以提高红外前置热像仪2的使用寿命。
[0029] 具体地,环形凸起设置在外连接筒4上远离白光瞄1的一端的内侧,转接筒6在轴向方向上位于环形凸起和白光瞄1之间,即转接筒6对外转接筒6起到轴向和径向的支撑作用。
其中,第一弹性部优选为波形弹簧7,波形弹簧7的自由高度优选为2.5mm,被压缩后的高度
在1.5mm,此外也可为其它弹簧,只要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即可。
[0030] 进一步地,显示屏支架筒5一端的径向外侧设有凸缘,凸缘上设有环形台阶面,外连接筒4上远离白光瞄1的一端套设在环形台阶面上,通过该台阶面可以对外连接筒4起到
轴向和径向的限位作用,进而保证白光瞄1和红外前置热像仪2的相对位置。
[0031] 其中,转接筒6的内侧优选通过螺纹连接在显示屏支架筒5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外连接筒4、波形弹簧7和转接筒6与显示屏支架筒5的装配,而且也便于维护。为了防止
松脱,显示屏支架筒5外侧套设有压圈10,压圈10可以限制转接筒6相对于显示屏支架筒5的
轴向位移。
[0032] 为了避免外连接筒4和转接筒6之间的相对转动,外连接筒4的内侧和转接筒6的外侧之间限位部。例如可以在转接筒6的外侧设置限位凸起11,外连接筒4的内侧设置沿轴向
延伸的凹槽,限位凸起11位于凹槽内;此外限位凸起和凹槽的设置载体可以相互调换。
[0033] 为了缓解第一弹性部的回弹力,转接筒6上远离第一弹性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弹性部。第二弹性部优选为弹性垫块8,例如橡胶垫圈,弹性垫块8通过挡圈9压紧在转接筒6的端
面上。因此通过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可以有效减小红外前置热像仪2的震动,进而提高
其使用寿命。
[0034]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35]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红外前置热像仪的减震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
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
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声明:
“红外前置热像仪的减震装置”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