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卧式离心泵,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端安装有离心泵(2),且离心泵(2)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3),所述离心泵(2)的顶端开设有进水口(4),且进水口(4)的顶端安装有下水组件(5),所述下水组件(5)包括有固定在进水口(4)端面并与进水口(4)连通的一号下水筒(501),且一号下水筒(501)的上方设置有二号下水筒(502),所述一号下水筒(501)与二号下水筒(502)的外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进水口(4)的顶端端面设置有伸缩杆(6),且伸缩杆(6)的顶端安装有横板(7),所述横板(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滤网(8),且滤网(8)的外壁固定有圆弧板(9),所述圆弧板(9)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有卡合块(10),且一号下水筒(501)、二号下水筒(502)的内壁中均开设有卡合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下水筒(501)、二号下水筒(502)的外壁均固定有螺母,且二号下水筒(502)外壁的螺母中设置有与两组螺母均适配的紧固螺栓(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下水筒(502)的内壁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挡水板(13),且挡水板(13)的底端端面与滤网(8)的端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板(9)的内径、宽度与所述一号下水筒(501)、二号下水筒(502)的内径、壁厚均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块(10)的外壁与卡合腔(11)的内壁契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6)由固定端和伸缩端构成,且固定端固定连接在进水口(4)的端面,所述伸缩端与横板(7)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说明书: 一种卧式离心泵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式离心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卧式离心泵。背景技术[0002] 离心泵就是根据离心力原理设计的,高速旋转的叶轮叶片带动水转动,将水甩出,从而达到输送的目的;离心泵有好多种,从使用上可以分为民用与工业用泵;从输送介质上可以分为清水泵、杂质泵、耐腐蚀泵等。[0003] 针对于市场上的一种用于输送杂质的卧式离心泵,虽然在输送之前,杂质水流中的杂质已经被去除,但是仍有部分杂质混于水流中,当离心泵内部的叶轮叶片在高速旋转的状态下,硬质杂质则会在与叶轮叶片接触时,对叶轮叶片造成破坏,进而导致叶轮叶片的损坏,也就导致离心泵的整体损坏,降低了卧式离心机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加了维护成本。实用新型内容
[0004]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离心泵,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离心泵,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端安装有离心泵,且离心泵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所述离心泵的顶端开设有进水口,且进水口的顶端安装有下水组件,所述下水组件包括有固定在进水口端面并与进水口连通的一号下水筒,且一号下水筒的上方设置有二号下水筒,所述一号下水筒与二号下水筒的外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进水口的顶端端面设置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顶端安装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滤网,且滤网的外壁固定有圆弧板,所述圆弧板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有卡合块,且一号下水筒、二号下水筒的内壁中均开设有卡合腔。[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对水流的进一步过滤效果,从而防止杂质进入离心泵中对叶轮叶片造成破坏,提升了离心泵的使用寿命并降低维护成本。[000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号下水筒、二号下水筒的外壁均固定有螺母,且二号下水筒外壁的螺母中设置有与两组螺母均适配的紧固螺栓。[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对滤网连接处的紧固和密封效果。[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二号下水筒的内壁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挡水板,且挡水板的底端端面与滤网的端面贴合。[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对滤网连接处的防水效果。[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圆弧板的内径、宽度与所述一号下水筒、二号下水筒的内径、壁厚均相同,所述卡合块的外壁与卡合腔的内壁契合。[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辅助滤网的卡合连接效果。[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杆由固定端和伸缩端构成,且固定端固定连接在进水口的端面,所述伸缩端与横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辅助滤网转动并卡合连接的效果。[001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6]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滤网,使得进入离心泵的水流能够被进一步过滤,从而对水中残留的杂质进行过滤,也就防止了杂质对于叶轮叶片的破坏,有效提升离心泵的使用寿命,并且降低了维护成本;[0017]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伸缩杆、横板、圆弧板、卡合块、卡合腔、挡水板和紧固螺栓,在对滤网进行更换清洗时,通过转动紧固螺栓,使得一号下水筒和二号下水筒的紧固连接状态被解除,因此二号下水筒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弹出一端距离,此时滤网失去二号下水筒的挤压效果,因此二号下水筒外壁的圆弧板会在伸缩杆的复位作用下向上移动即滤网也会向上移动,随后转动第二组滤网至第一组滤网的位置处,实现对第一组滤网的置换即可完成对滤网的更换,方便快捷,并且可以在离心泵使用过程中对更换的滤网进行清洗,进而不会耽误离心泵的工作,提升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结构示意图;[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滤网结构示意图;[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水结构示意图。[0022] 图中:1、基座;2、离心泵;3、出水口;4、进水口;5、下水组件;501、一号下水筒;502、二号下水筒;6、伸缩杆;7、横板;8、滤网;9、圆弧板;10、卡合块;11、卡合腔;12、紧固螺栓;13、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0024]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0025] 一种卧式离心泵,如图1?4所示,包括基座1,基座1的顶端安装有离心泵2,且离心泵2的一侧开设有出水口3,离心泵2的顶端开设有进水口4,且进水口4的顶端安装有下水组件5,下水组件5包括有固定在进水口4端面并与进水口4连通的一号下水筒501,且一号下水筒501的上方设置有二号下水筒502,一号下水筒501与二号下水筒502的外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一号下水筒501、二号下水筒502的外壁均固定有螺母,且二号下水筒502外壁的螺母中设置有与两组螺母均适配的紧固螺栓12,通过紧固螺栓12与螺母的紧固效果,实现对一号下水筒501、二号下水筒502紧固连接作用,提升一号下水筒501、二号下水筒502连接后的密封性,进水口4的顶端端面设置有伸缩杆6,且伸缩杆6的顶端安装有横板7,横板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滤网8,且滤网8的外壁固定有圆弧板9,圆弧板9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有卡合块10,且一号下水筒501、二号下水筒502的内壁中均开设有卡合腔11,圆弧板9的内径、宽度与一号下水筒501、二号下水筒502的内径、壁厚均相同,卡合块10的外壁与卡合腔11的内壁契合,实现辅助滤网8与下水筒的卡合连接作用。[0026] 请参阅图2和图4,二号下水筒502的内壁固定有向下延伸的挡水板13,且挡水板13的底端端面与滤网8的端面贴合,挡水板13能够起到对水流的导向效果,进而实现对一号下水筒501、二号下水筒502、滤网8连接处的防水效果。[0027] 请参阅图2,伸缩杆6由固定端和伸缩端构成,且固定端固定连接在进水口4的端面,伸缩端与横板7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伸缩杆6能够带动滤网8上下移动,实现辅助滤网8安装的作用。[002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离心泵2的出水口3、二号下水筒502均连接水管,启动离心泵2即可实现对水流的抽送效果;[0029] 进一步的,在水流进入离心泵2前,其会先进入二号下水筒502中,并在二号下水筒502内壁滤网8的作用下,使得进入离心泵2的水流能够被进一步过滤,对水中残留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了杂质对于叶轮叶片的破坏,有效提升离心泵2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0030] 此外,在需要对滤网8进行更换清洗时,通过转动紧固螺栓12,使得一号下水筒501和二号下水筒502的紧固连接状态被解除,因此二号下水筒502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弹出一端距离,此时圆弧板9失去二号下水筒502的挤压效果,因此滤网8外壁的圆弧板9会在伸缩杆6的复位作用下向上移动即滤网8也会向上移动,随后转动第二组滤网8至第一组滤网8的位置处,实现对第一组滤网8的置换即可完成对滤网8的更换,方便快捷,并且还可以在离心泵2使用过程中再对更换的滤网8进行清洗,进而不会耽误离心泵2的工作,提升了工作效率;[0031] 值得注意的是,一号下水筒501与二号下水筒502在与圆弧板9卡合连接后,会通过紧固螺栓12对一号下水筒501与二号下水筒502进行紧固,进而保证了一号下水筒501、二号下水筒502与圆弧板9连接处的密封性,此外,挡水板13可以在进水时起到对水流的导向效果,进一步提升了一号下水筒501、二号下水筒502与圆弧板9连接处的密封性,达到防漏水的效果。[003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和变型等,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声明:
“卧式离心泵”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