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机架、侧向支架、拉紧装置、辊筒支架、从动辊筒、输送带,所述输送机架的一端与侧向支架连接,侧向支架位于输送机架的两侧,拉紧装置设置在侧向支架上,辊筒支架的一端与拉紧装置连接,辊筒支架的另一端与从动辊筒的转轴套设连接,从动辊筒还与输送带搭接,所述拉紧装置包括紧缩机构、牵引件、转向轮组件、滑动组件,所述紧缩机构与牵引件的一端连接,以带动牵引件水平移动,牵引件的另一端绕过转向轮组件并与滑动组件连接,以带动滑动组件水平移动,滑动组件和转向轮组件设置在侧向支架上,侧向支架上设有滑槽,滑动组件能够在滑槽内水平滑动,滑动组件还与辊筒支架固定连接,以带动辊筒支架水平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轮组件包括转向轮支架、转向轮,所述转向轮支架的两端与侧向支架固定连接,转向轮支架的中部与转向轮的转轴套设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四个滑轮、连接杆,所述四个滑轮分别设置在两个辊筒支架上,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辊筒支架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中部与牵引件连接,以使牵引件带动连接杆移动;同一侧的滑轮位于滑槽中,以减小辊筒支架移动过程中的阻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支架呈L形,辊筒支架的端部设有弧形凹槽,从动辊筒的转轴搭接在弧形凹槽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为钢丝绳、链条或履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紧缩机构为液压杆、螺旋伸缩杆或卷轴。
说明书: 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输送带松动的问题,需要拉紧。现有的对输送带拉紧的方式是在输送带上增加拉紧装置,对输送带进行拉紧。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2210644682,名称为“悬挂滚轮带式输送机”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的拉紧装置的方案为:所述拉紧装置包括拉紧辊组、拉紧块,所述拉紧辊组呈倒品字形,所述拉紧块悬吊在拉紧辊组的下方,用于对输送带进行张紧。
这种通过在输送带上增加拉紧装置的方式虽然能够将输送带进行拉紧,但是在需要更换输送带时,需要先将拉紧装置拆除,再换下输送带后,重新安装拉紧装置,同时调节输送带的松紧也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维护和调节输送带的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
一种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包括输送机架、侧向支架、拉紧装置、辊筒支架、从动辊筒、输送带,所述输送机架的一端与侧向支架连接,侧向支架位于输送机架的两侧,拉紧装置设置在侧向支架上,辊筒支架的一端与拉紧装置连接,辊筒支架的另一端与从动辊筒的转轴套设连接,从动辊筒还与输送带搭接,所述拉紧装置包括紧缩机构、牵引件、转向轮组件、滑动组件,所述紧缩机构与牵引件的一端连接,以带动牵引件水平移动,牵引件的另一端绕过转向轮组件并与滑动组件连接,以带动滑动组件水平移动,滑动组件和转向轮组件设置在侧向支架上,侧向支架上设有滑槽,滑动组件能够在滑槽内水平滑动,滑动组件还与辊筒支架固定连接,以带动辊筒支架水平移动。
在上述的拉紧装置中,所述转向轮组件包括转向轮支架、转向轮,所述转向轮支架的两端与侧向支架固定连接,转向轮支架的中部与转向轮的转轴套设连接。
在上述的拉紧装置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四个滑轮、连接杆,所述四个滑轮分别设置在两个辊筒支架上,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辊筒支架固定连接,连接杆的中部与牵引件连接,以使牵引件带动连接杆移动;同一侧的滑轮位于滑槽中,以减小辊筒支架移动过程中的阻力。
在上述的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中,所述辊筒支架呈L形,辊筒支架的端部设有弧形凹槽,从动辊筒的转轴搭接在弧形凹槽中。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采用的拉紧装置与输送带独立开来,在更换或维护输送带及拉紧装置时,彼此互不影响,较为方便。同时,拉紧装置位于输送机架的正下方,非常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的正视图。
图2和图3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的侧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10、输送机架20、侧向支架30、滑槽301、拉紧装置40、紧缩机构401、牵引件402、转向轮组件403、转向轮支架4031、转向轮4032、滑动组件404、滑轮4041、连接杆4042、辊筒支架50、从动辊筒60、输送带70。
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请参看图1至图5,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10包括输送机架20、侧向支架30、拉紧装置40、辊筒支架50、从动辊筒60、输送带70,所述输送机架20的一端与侧向支架30连接,侧向支架30位于输送机架20的两侧,拉紧装置40设置在侧向支架30上,辊筒支架50的一端与拉紧装置40连接,辊筒支架50的另一端与从动辊筒60的转轴套设连接,从动辊筒60还与输送带70搭接,所述拉紧装置40包括紧缩机构401、牵引件402、转向轮组件403、滑动组件404,所述紧缩机构401与牵引件402的一端连接,以带动牵引件402水平移动,牵引件402的另一端绕过转向轮组件403并与滑动组件404连接,以带动滑动组件404水平移动,滑动组件404和转向轮组件403设置在侧向支架30上,侧向支架30上设有滑槽301,滑动组件404能够在滑槽301内水平滑动,滑动组件404还与辊筒支架50固定连接,以带动辊筒支架50水平移动。
具体的,输送机架20的两端分别设有驱动辊筒和从动辊筒60,输送带70首尾闭合,输送带70的两端分别套设驱动辊筒和从动辊筒60,驱动辊筒为输送带70提供动力,从动辊筒60在拉紧装置40的作用下水平移动,从而调节输送带70的松紧。更准确的说,从动辊筒60由辊筒支架50固定,而辊筒支架50又与拉紧装置40连接,通过拉紧装置40带动辊筒支架50,从而带动从动辊筒60移动。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带动从动辊筒60,从而达到拉紧输送带70的目的。输送带70与拉紧装置40相对独立,无论是更换或者是平时保养维护,对彼此都不会造成影响,维护较为方便。同时,可以看出,拉紧过程只需要调节紧缩机构401即可,调节非常方便快捷。并且,由于拉紧装置40只是设置在输送机架20的下方,并不占用外在空间,因此,在巷道等狭小的空间中也较为适用。
在上述拉紧装置40中,所述紧缩机构401可以为液压杆也可以是螺旋伸缩杆。如果是液压杆则有液压系统带动收缩,如果是螺旋伸缩杆,则有驱动电机带动收缩。上述实施例是伸缩杆式紧缩机构401。在另一实施例中,紧缩机构401也可以是卷轴,牵引件402缠绕在卷轴上,通过卷轴带动牵引件402移动。
在上述拉紧装置40中,牵引件402优选为钢丝绳。除此之外,链条、履带等也能作为牵引件402。当然,上述只是三个较佳实施例,其它能够实现牵引功能的构件都可以作为牵引件402,不再枚举。
在上述的拉紧装置40中,所述转向轮组件403包括转向轮支架4031、转向轮4032,所述转向轮支架4031的两端与侧向支架30固定连接,转向轮支架4031的中部与转向轮4032的转轴套设连接。
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转向轮支架4031包括工字钢、两个转向轮4032座,工字钢的两端与侧向支架30焊接,转向轮4032座由钢板拼接而成,转向轮4032夹在转向轮4032座之间。工字钢和转向轮4032座上设有螺栓孔,工字钢和转向轮4032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转向轮4032座上还设有轴承,转向轮4032的转轴与轴承套设连接。如果需要更换转向轮4032时,就将转向轮4032座从工字钢上拆除即可,较为方便。
在上述的拉紧装置40中,请参看图2,所述滑动组件404包括四个滑轮4041、连接杆4042,所述四个滑轮4041分别设置在两个辊筒支架50上,连接杆4042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辊筒支架50固定连接,连接杆4042的中部与牵引件402连接,以使牵引件402带动连接杆4042移动;同一侧的滑轮4041位于滑槽301中,以减小辊筒支架50移动过程中的阻力。
以钢丝绳为例,在与连接杆4042连接时,连接杆4042上设有卷轴,钢丝绳缠绕在卷轴上。
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请参看图5,辊筒支架50上设有通孔,滑轮4041的转轴穿过通孔与辊筒支架50套设连接。且滑轮4041的转轴的端部设有外螺纹,在套设之后通过螺母将滑轮4041固定在滚筒支架上。
上述是滑动组件404的优选方案。因为滑轮4041和连接杆4042的价格都较低,同时能够很好的适应矿场的恶劣环境,性价比较高,且滑轮4041能够有效减小牵引过程中的阻力。除此之外,在其它较佳实施方式中,滑动组件404也可以由滑块、连接杆4042等构成。由于输送带70的松紧调节并不频繁,设置滑块就可以实现在滑槽301内的滑动,但是可能会遇到阻力较大的问题,需要润滑。
在上述的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10中,请参看图3,所述辊筒支架50呈L形,辊筒支架50的端部设有弧形凹槽,从动辊筒60的转轴搭接在弧形凹槽中。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声明:
“可伸缩拉紧带式输送机”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