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碰撞短路的刮板输送机槽帮钢淬火线圈,包括若干个由前往后依次并列布置的线圈本体(1);多个所述线圈本体(1)均分别通过支撑件(2)连接至接触板(3)上;所述接触板(3)连接至高频电源组成回路;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线圈本体(1)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耐火泥层(4),且所述耐火泥层(4)朝向线圈本体(1)内侧延伸至略超出线圈本体(1)的内圈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碰撞短路的刮板输送机槽帮钢淬火线圈,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线圈本体(1)为等间距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碰撞短路的刮板输送机槽帮钢淬火线圈,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线圈本体(1)之间的空隙处填充的耐火泥层(4)的厚度为0.5-1cm。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碰撞短路的刮板输送机槽帮钢淬火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泥层(4)超出线圈本体(1)的内圈表面的高度为0.5-2cm。
说明书: 一种防碰撞短路的刮板输送机槽帮钢淬火线圈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淬火线圈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碰撞短路的刮板输送机槽帮钢淬火线圈。
背景技术
中部槽,作为刮板输送机的关键部件,由热轧异形槽帮钢和中板焊接组成。中部槽在使用过程中的失效形式主要为槽帮钢接口部位磨损。为提高槽帮钢的耐磨性能,通常需要对槽帮钢进行淬火。
淬火是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火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利用超音频感应加热设备线圈淬火时,槽帮钢经常会碰撞线圈造成短路起火花,极大地影响了淬火工序的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碰撞短路的刮板输送机槽帮钢淬火线圈,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碰撞短路的刮板输送机槽帮钢淬火线圈,包括若干个由前往后依次并列布置的线圈本体;多个所述线圈本体均分别通过支撑件共同连接至接触板上;所述接触板连接至高频电源组成回路;相邻所述线圈本体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耐火泥层,且所述耐火泥层朝向线圈本体内侧延伸至略超出线圈本体的内圈表面。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线圈本体为等间距布置。
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线圈本体之间的空隙处填充的耐火泥层的厚度为0.5-1cm。
进一步的,所述耐火泥层超出线圈本体(1)的内圈表面的高度为0.5-2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作业时,将槽帮钢伸入至线圈本体内腔中进行淬火作业,本实用新型由于相邻线圈本体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耐火泥层,且耐火泥层朝向线圈本体内侧延伸至略超出线圈本体的内圈表面。这样在抽动槽帮钢时只会碰撞到耐火泥层,而不会直接接触到线圈本体表面造成短路起火花。
(2)本实用新型中增设的耐火泥层在起到防碰撞短路的同时,不会影响到槽帮钢的正常淬火作业,且耐火泥层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线圈本体,2-支撑件,3-接触板,4-耐火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2所示,一种防碰撞短路的刮板输送机槽帮钢淬火线圈,包括若干个由前往后依次并列布置的线圈本体1;多个所述线圈本体1均分别通过支撑件2共同连接至接触板3上;所述接触板3连接至高频电源组成回路;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2、接触板3以及高频电源均为现有技术,采用槽帮钢淬火惯用的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理解。特别地,相邻所述线圈本体1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耐火泥层4,且所述耐火泥层4朝向线圈本体1内侧延伸至略超出线圈本体1的内圈表面。耐火泥层4不仅可以耐高温,而且不会影响到槽帮钢的正常淬火作业,而且经久耐用。
具体的,多个所述线圈本体1为等间距布置。
具体的,相邻所述线圈本体1之间的空隙处填充的耐火泥层4的厚度为0.5-1cm。
具体的,所述耐火泥层4超出线圈本体1的内圈表面的高度为0.5-2c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作业时,将槽帮钢伸入至线圈本体1内腔中进行淬火作业,由于相邻线圈本体1之间的空隙处填充有耐火泥层4,且耐火泥层4朝向线圈本体1内侧延伸至略超出线圈本体1的内圈表面。这样在抽动槽帮钢时只会碰撞到耐火泥层4,而不会直接接触到线圈本体1表面造成短路起火花。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声明:
“防碰撞短路的刮板输送机槽帮钢淬火线圈”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