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金星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位置:中冶有色 >

有色技术频道 >

> 选矿技术

> 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

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

587   编辑:中冶有色技术网   来源:聊城聊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2023-11-15 13:20:27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包括厢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厢体包括上厢体和下厢体,所述上厢体与所述下厢体之间设置有可供颗粒状物体通过的网状隔板,所述下厢体由上至下宽度逐渐收敛,形成V型或U型结构,其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螺旋输送器,所述螺旋输送器具有绞龙和驱动装置,所述下厢体上对应所述螺旋输送器输送方向的位置设置有出料口,所述上厢体包括两对立设置的边板、连接两所述边板底部的贯穿横梁,所述网状隔板设置于所述贯穿横梁上,所述贯穿横梁U型底两侧分别各设置有两个放料口,所述下厢体包括两对立设置的顺料板、连接两所述顺料板底部的底板,所述顺料板贯穿所述贯穿横梁且朝向所述下厢体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底板的截面设置为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顺料板包括位于所述贯穿横梁上方的上顺料板和位于所述贯穿横梁下方的下顺料板,所述上顺料板与所述贯穿横梁铰接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器为一个,两段同向轴设置于下U型厢体两端,且输送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顺料板朝向所述边板方向转动时能够与所述边板抵接,背离所述边板方向转动时能够平铺于所述贯穿横梁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横梁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主架梁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边板之间通过斜支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顺料板上设置有用于电动移动所述顺料板的杠杆支撑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顶部设置有用于封闭厢体的顶盖,所述顶盖包括两对称设置的盖体、连杆和支撑液压缸,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两盖体的闭合端以及所述上厢体的前后端铰接,所述支撑液压缸两端分别于上厢体的前后端以及所述连杆铰接。

说明书: 一种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卸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

背景技术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省际、市际间粮食产销合作进一步扩大,粮食运量进一步增加。粮食运输是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粮食流通市场化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我国跨省区粮食流通运量的增加,国内粮食流通和进口粮食分流的道路运输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物流体系的主要因素。目前在粮食运输过程中工程自卸车辆大量使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侧翻、后翻”是工程自卸车辆主要的安全问题,每年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工程自卸车辆在举升作业过程中,由于重心不断变化,车辆的受力点也在不断变化,地面不平整、地质软、易塌陷等都是造成侧翻的原因,另外就是货物偏载、滞留引起的货箱侧倾、变形,驾驶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这些情况并做出调整,就会引起车辆“侧翻、后翻”事故的发生。

市场上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有效预防工程自卸车辆侧翻事故的产品,工程自卸车辆在停车找平以及车斗举升作业的过程中只能依靠驾驶人自身感觉来判断车辆的平衡状态,“侧翻、后翻”一直是萦绕在工程自卸车辆驾驶人脑海中的一个噩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包括厢体,所述厢体包括上厢体和下厢体,所述上厢体与所述下厢体之间设置有可供颗粒状物体通过的网状隔板,所述下厢体由上至下宽度逐渐收敛,形成V型或U型结构,其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螺旋输送器,所述下厢体上对应所述螺旋输送器输送方向的位置设置有出料口。

优选地,所述螺旋输送器为一个,两段同向轴设置于所述下U型厢体两端,且输送方向相同。

优选地,所述上厢体包括两对立设置的边板、连接两所述边板底部的贯穿横梁,所述网状隔板设置于所述贯穿横梁上,所述贯穿横梁U型底两侧分别各设置有两个放料口。

优选地,所述下厢体包括两对立设置的顺料板、连接两所述顺料板底部的底板,所述顺料板贯穿所述贯穿横梁且朝向所述下厢体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底板的截面设置为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顺料板包括位于所述贯穿横梁上方的上顺料板和位于所述贯穿横梁下方的下顺料板,所述上顺料板与所述贯穿横梁铰接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顺料板朝向所述边板方向转动时能够与所述边板抵接,背离所述边板方向转动时能够平铺于所述贯穿横梁上。

优选地,所述贯穿横梁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主架梁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边板之间通过斜支梁连接。

优选地,所述顺料板上设置有用于手动移动所述顺料板的杠杆支撑结构。

优选地,所述边板顶部设置有用于封闭厢体的顶盖,所述顶盖包括两对称设置的盖体、连杆和支撑液压缸,所述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两盖体的闭合端以及所述上厢体的前后端铰接,所述支撑液压缸两端分别于上厢体的前后端以及所述连杆铰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卸货时能够实现通过放料口进行主要的卸料,当货物残留在下厢体后通过螺旋输送机将剩余货物从出料口推出,完成全部卸料,自动化程度高。此外,通过采用下厢体结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满载时厢体的重心,提高了厢体的稳定性,并且卸料时不需倾斜车体,大大提高了运输和卸货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的侧向结构示意图(顶盖关闭状态);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的侧向结构示意图(顶盖开启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4所示的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包括厢体,所述厢体上厢体和下厢体,所述上厢体与所述下厢体之间设置有可供颗粒状物体通过的网状隔板1,所述下厢体由上至下宽度逐渐收敛,形成V型或U型结构,其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螺旋输送器2,所述下厢体上对应所述螺旋输送器2输送方向的位置设置有出料口3。具体地,所述螺旋输送器2,两段同向轴设置于所述下U型厢体两端设置于所述下厢体两端,且输送方向相同。这样一来,当货物残留在下厢体后通过螺旋输送器2将剩余货物从出料口3推出,完成全部卸料,大大提高了卸货的自动化程度。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螺旋输送器2为具有绞龙和驱动装置(如电机)的装置,由于该装置以及其设置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上厢体包括两对立设置的边板4、连接两所述边板4底部的贯穿横梁5,所述网状隔板1设置于所述贯穿横梁5上,所述贯穿横梁5两侧分别各至少设置有一个放料口6。由此可见,在卸货时,上厢体内的颗粒状货物首先通过放料口6完成卸货。

进一步的,所述下厢体包括两对立设置的顺料板、连接两所述顺料板7底部的底板8,所述顺料板7贯穿所述贯穿横梁5且朝向所述下厢体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底板8的截面设置为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所述顺料板7包括位于所述贯穿横梁上方的上顺料板71和位于所述贯穿横梁下方的下顺料板72,所述上顺料板71与所述贯穿横梁5铰接设置。

优选地,所述上顺料板71朝向所述边板4方向转动时能够与所述边板4抵接,背离所述边板4方向转动时能够平铺于所述贯穿横梁5上。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由于上顺料板7可以移动,当货物残留在上顺料板7上或存在堵料等情况时可动过抖动顺料板7使货物继续落下。

进一步的,为了加强上厢体与下厢体的连接强度,所述贯穿横梁5与所述底板8之间通过主架梁10连接,所述底板8与所述边板4之间通过斜支梁11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边板4顶部设置有用于封闭厢体的顶盖,所述顶盖包括两对称设置的盖体12、连杆13和支撑液压缸14,所述连杆13两端分别与所述两盖体12的闭合端以及所述上厢体的前后端铰接,所述支撑液压缸14两端分别于上厢体的前后端以及所述连杆13铰接。通过上述结构从而实现车厢顶部自动开启关闭,进一步提高本车厢的自动化程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声明:
“具有螺旋输送机的自卸车厢”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全国热门有色金属技术推荐
展开更多 +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微信公众号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最新更新技术

报名参会
更多+

报告下载

第二届关键基础材料模拟、制备与评价技术交流会
推广

热门技术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环磨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
专利人/作者信息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