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
L6型采用多传感器协同检测与智能算法融合技术:
颗粒物检测:基于激光散射原理,通过激光束与颗粒物相互作用产生的散射光信号,结合动态校准算法计算PM2.5与PM10浓度;
气体污染物检测:
SO₂/NO₂/CO/O₃:采用电化学传感器或光学传感器,通过化学反应或分子吸收光谱特性,将气体浓度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交叉干扰修正:内置气体交叉敏感补偿算法,消除多气体共存时的测量误差;
气象参数监测:高精度超声波风速风向传感器与温湿度探头,实时采集环境气象数据;
边缘计算与传输:微处理器对多源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异常值剔除与数据压缩,通过4G/NB-IoT无线模块上传至云端平台,支持断点续传与本地存储(≥1年数据)。
应用范围:
城市网格化监测:部署于街道、社区、学校等区域,构建高密度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工业园区管控:监测化工、钢铁、水泥等企业周边污染物扩散与排放影响;
交通污染评估:道路两侧、隧道出入口等交通枢纽的尾气排放监测;
工地扬尘监管:建筑工地、拆迁现场的PM2.5/PM10浓度实时监控与超标预警;
应急响应支持:突发污染事件现场的快速部署与数据回传,辅助决策与溯源。
技术参数:
检测指标:PM2.5(0-1000μg/m³)、PM10(0-2000μg/m³)、SO₂(0-5ppm)、NO₂(0-5ppm)、CO(0-50ppm)、O₃(0-5ppm)、温度(-30℃~+70℃)、湿度(0-100%RH)、风速(0-60m/s)、风向(0-360°);
精度:PM2.5/PM10≤±10%FS,SO₂/NO₂/CO/O₃≤±5%FS,气象参数≤±2%FS;
响应时间:≤60秒(气体),≤20秒(颗粒物);
通信方式:4G/NB-IoT双模,支持MQTT、HTTP协议,数据上传频率1分钟-24小时可调;
供电方式:AC220V市电供电,可选配太阳能+锂电池备用电源(续航≥7天);
防护等级:IP65,防雷击、防腐蚀,适应高温、高湿、盐雾等恶劣环境;
认证标准:通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技术认证、HJ/T 193-2013标准。
产品特点:
微型化与集成化:体积小巧(≤30cm×20cm×15cm),支持壁挂、立杆、抱箍等多种安装方式;
多参数与高精度:覆盖10余项核心指标,满足环境监测全要素需求;
智能运维与自诊断:传感器寿命预警、故障自动上报,支持远程参数配置与固件升级;
低功耗与长续航:太阳能+市电双供电模式,降低运维成本;
云端数据平台:无缝对接环保部门监管平台,支持GIS地图展示、污染热力图分析与报表生成;
抗干扰与稳定性:三级防雷设计、工业级元器件,适应极端气候与电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