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正步入一个迅猛发展的崭新时期,其市场规模庞大,且在节能减排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日益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第二十四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上,协会会长葛红林郑重指出:“自‘十四五’规划启动实施以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企业的数量与规模持续扩张,已逐步成长为原材料供应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关键支撑。
据预测,至2030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的产量将达到2800万吨,占总产量的30%左右。今年3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该方案的实施极大地加速了资源的高效回收与循环利用进程,有效助推了再生金属企业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步伐。
目前,中国在全球再生有色金属生产中占据领先地位,产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2021年至2023年间,铜、铝、铅等金属的再生产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据预测,本年度再生铜的产量将达到430万吨,再生铝将达到1055万吨,再生铅则将达到290万吨。随着废旧汽车、家电及各类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大量金属原料被纳入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之中,进而推动了镍、钴、锂等金属回收规模的日益扩大。在新能源电池再生利用这一关键领域,一批先进企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部分企业的锂回收率已达到90%之高,而镍和钴的回收率更是惊人地超过了99%,这一成就极大地减轻了新兴产业对原生资源的依赖程度。
行业模式正处于持续创新之中。一系列以“再生+”为鲜明特点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诸如“罐到罐”闭环回收体系、铝水短流程直接供应模式以及废料换原料等创新性的回收方式,均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铜冶炼企业与再生铜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加深,这种紧密的合作进一步优化了原料的供应结构,显著提升了整个产业的运作效率。
尽管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取得了诸多成就,但仍面临原料供给紧张、低端产能过剩、关键技术瓶颈等挑战。专家提议,产业界应致力于推动大型企业朝向规模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并同时关注中小企业的专业化与特色化经营模式,以此构建出一个健康的产业生态体系。在此过程中,科技创新依然是驱动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尤其需要实现原料预处理工艺、再生合金熔炼过程中有害元素的有效去除,以及铸造铝合金成型等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的杜力表示,工信部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广废旧金属加工利用的先进技术,积极推动行业技术升级。去年发布的《废铜铝加工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对企业布局、装备工艺、能耗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指导企业提升技术研发水平,推动产业向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发展。
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与技术革新步伐的持续迈进,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即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契机,此举不仅将促使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进一步提升,更将为推动可持续发展事业贡献更为显著的力量。
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正站在绿色增长的新起点,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