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新材料产业链是我省新增的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之一。近年来,山西省紧紧抓住国家政策导向,大力发展铜基新材料产业。目前,山西省已形成了从上游铜开采、中游铜冶炼到下游铜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在这个过程中,山西省不断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工艺水平,降低能耗排放,努力实现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一卷金属材料,展开后却薄如蝉翼,用手轻拉便能撕开,被形象地称为“手撕铜”。这种厚度只有0.006毫米的铜箔,不仅能够抵抗反复的折叠,还具备强大的耐腐蚀能力,成为高新技术领域的“宠儿”。
走进山西北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铜新材料”)宽敞明亮的铜箔事业部,记者看到,铜箔可逆精轧机、铜箔表面处理机、铜箔退火炉等大型装备整齐置于车间内。由上游冶炼企业提供的铜板通过轧制、脱脂清洗、分切等生产环节后,轧制出的产品即为一张张的“手撕铜”。
“这种‘手撕铜’就是我们企业生产的高性能压延铜带箔。它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5G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北铜新材料负责人介绍道,“这些生产设备主要从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进口,同时引进了国内部分头部企业生产的高端设备,工艺先进,装备水平国际领先。”
记者了解到,铜基新材料是由铜及铜合金加工而成。随着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工业互联网等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下游应用市场对高性能、低能耗、高精度的铜产品需求日益增加。现阶段,铜作为工业材料、新材料等重要的金属原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众多领域。
产业链蓬勃发展,链上企业也动力满满。在太原市中北高新区半导体材料专业镇,以生产高精度铜合金带材产品为主的太原晋西春雷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西春雷”),7月份再次刷新了月产量的最高纪录,这得益于他们进行的生产线数字化升级和产品数字化研发。
“我们通过数字转换——PIC耦合技术和网络转换技术,将全线技术进行了整体采集。现在我们能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全部在线数据,将数字进行了一个有效的信息化和数据的融合。”晋西春雷科技部部长段庆阳表示。
用数智技术引领产业优化升级,2023年,晋西春雷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5%,全国排名前三。据介绍,目前晋西春雷已与国内半导体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定供货。下一步,将继续进行铜合金材料研究,提升高精度铜带产品的加工技术水平,预计今年可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0%—20%。
走访这些企业后不难发现,技术领先的背后,得益于铜基新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的加持。一进入北铜新材料厂区,就可以看到有“铜基新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字样的办公楼。走进位于这座楼的实验室,可以看到扫描电镜、光谱仪等行业领先的科研设备。
记者了解到,该实验室于2023年1月获批建设,依托北铜新材料,与中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联合共建,主要开展高端铜基新材料领域的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这里的科研条件在铜基新材料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就在刚刚过去不久的7月26日,铜基新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在运城召开。该学术委员会的成立,为铜基新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制订了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魏迎辉在会上表示,学术委员会将发挥好把关定向作用,进一步明确发展重点和研究方向,突出优势和特色,真正将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成为科技攻关平台、人才培养基地和对外科技合作交流窗口,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总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在铜基新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铜基新材料的整体性能,还为其在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继续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积极探讨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