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除万华化学等多家企业加码烯烃产业链外,中石油也官宣了这一领域两大新突破。据悉,中石油在烯烃产业链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包括在乙烯生产和新材料研发方面的创新。
(1)聚烯烃弹性体(POE)
7月30日,中石油旗下独山子石化聚烯烃二部成功转产POE新产品牌号UL0588又有新突破了。相较于上次,此次转产时间缩短近一半,转产后生产工况更加平稳,产品在线质量更加稳定。
此前在今年4月底,独山子石化成功开发了6个超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聚乙烯系列新产品,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气相法POE技术新突破。上述UL0588产品密度0.884g/m³,熔点66.2℃,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指标水平。
POE,作为近年来年“国产化”新材料的一大热门,据不完全统计规划产能到2030年已破400万吨/年。相关项目盘点及企业布局可参考本文近期发布分析文章。
此次中石油突破的气相法则是在转产的基础上进行,且属国内首次,或具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首先,POE这一材料主要是采用茂金属催化剂通过乙烯和α-烯烃(1-丁烯、 1-己烯、1-辛烯等)原位聚合而成。其聚合工艺根据溶剂状态不同,主要可分为溶液法聚合、悬浮聚合以及气相聚合工艺。
这其中于高端POE而言,以茂金属为催化剂的高温溶液聚合是主流工艺。例如SABIC-SK的Nexlene™溶液聚合技术,陶氏化学的CGCT+INSITE工艺,埃克森美孚的Exxpol工艺等等。
采用溶液聚合的优势也很显著。例如可以精准控制聚合物结构、反应条件相对宽松、纯度高、催化剂适用范围广等;但也存在工艺复杂、环境影响大、投资大等缺陷,因此主要用于特殊分子量分布和高纯度的POE产品。
相比较而言,气相POE生产过程则存在高级α-烯烃难以气化、转化周期长、聚合条件苛刻、过程稳定性难以控制的特点。但优点则是工艺简单、环境友好、成本效益好。同时作为聚烯烃产品的常规工艺,相关装置在转产方面存在较大优势。
α烯烃产业链 图源:中金研究部
除上述新工艺突破外,中石油近期同时也加码了10万吨/年的溶液法POE产能。8月2日,通州湾发示范区发布中国石油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全本公示。
该项目拟利用中石油沿海炼化项目的乙烯资源和中石油自主技术建设下游高端、差异化化工装置。项目拟投资总额116.26亿元,主要建设20万吨/年FDPE装置(溶液法辛烯共聚)、2*2.5万吨/年乙丙橡胶装置、10万吨/年 POE装置(溶液法)、10万吨/年1-己烯/1-辛烯装置、2*1000Nm3/h 电解水制氢装置及配套设施。
(2)茂金属线性聚乙烯树脂
此外7月26日,中石油大庆石化宣布首次成功试产514吨微交联低雾度茂金属线性聚乙烯树脂新产品。经检测,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该产品运用线性装置流化床工艺生产,在国内尚属首家。
茂金属线性聚乙烯颗粒
微交联低雾度茂金属线性聚乙烯指的是在微交联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气相流化床工艺使茂金属聚乙烯长链支化度更加丰富,形成网状分子结构。这一结构可提升产品耐热性能、韧性和抗穿刺性能,主要可应用于电线电缆、防水卷材、大型滚塑、高透膜、涂覆、棚膜等领域。
茂金属聚乙烯(mPE)通常指在茂金属催化体系作用下,由乙烯与α-烯烃(如1-丁烯、1-己烯、1-辛烯等)聚合的共聚物,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茂金属聚烯烃,也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进展最快的茂金属聚合物产品。
mPE产品我国目前主要依赖进口,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茂金属聚乙烯(mPE)消费量约240.5万吨,国产仅占约12.7%,进口替代市场广阔。大庆石化线性装置年设计产能为7.8万吨,已从2022年6月起量产茂金属聚乙烯系列产品。
在这一领域,就在去年底国知局公告显示,中石油还取得了一项名为“气相法聚乙烯茂金属催化剂向铬系催化剂在线快速切换方法”的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14621371B,申请日期为2020年12月。该发明涉及一种气相法聚乙烯茂金属催化剂向铬系催化剂在线快速切换方法。
总之,中石油在烯烃产业链上的这两大新突破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企业在烯烃产业链上取得类似的成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