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稀土生产的环保问题,国家出台了若干政策法规,并开展了严格整治行动。环保部于2011年1月24日颁布世界首部《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1——2011),对现有和新建稀土工业企业生产设施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监测和监控都做出了明确要求;2011年5月10日,《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2号)中明确指出“鼓励企业利用原地浸矿、无氨氮冶炼分离、联动萃取分离等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池浸开采、氨皂化分离等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线”;2012年8 月,工信部颁布了《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对稀土矿山开发、冶炼分离、金属冶炼项目的生产规模、能源消耗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提出了准人标准;2013年7月底,国家工信部联合公安部、国土资源部等八部门开展全国稀土整治工作,整顿稀土非法生产违规排放;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非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重点行业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2015年4月15日,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三部委联合发布2015年9号公告,发布《稀土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指导和推动稀土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加快生态文明建设;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的《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稀土行业“十三五”期间的生产指标和绿色发展指标都做出了明确要求。
上述一系列稀土环保标准的制定对保护环境、防治污染、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工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进一步保护稀土资源具有战略意义。
存在的问题
我国针对国内稀土资源特点,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稀土采选冶工艺技术,并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建立了较完整的稀土工业体系,成为世界稀土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高端稀土材料及应用领域仍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
(1)稀土初级产品生产能力过剩,违法开采、违规生产屡禁不止,导致稀土产品价格低迷,未体现稀缺资源价值,迫切需要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严格控制增量,优化稀土初级产品加工存量,淘汰落后产能。
(2)我国稀土产业整体处于世界稀土产业链的中低端,高端材料与先进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业整体需要由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驱动,向扩大新技术、新产品和有效供给的创新驱动转变,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稀土高端产业。
(3)清洁生产水平难以满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行业发展的安全环保压力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等任务艰巨。
(4)基础研究投入不够,知识产权有待加强。国内对稀土生产工艺研究较多,但对稀土本征性能、应用研究实力相对不足,涉及产品结构、配分及应用性能的原始专利比重较低,造成关键产品和产业发展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