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有色技术网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2021年电池新能源行业十大国际新闻:阵痛与希望并存

2021年电池新能源行业十大国际新闻:阵痛与希望并存

2022-01-04 11:47:32 来源:电池网
1891        0
简介:全球抢矿、巨头转身;全球芯痛、中国领跑;巨资召回、市值起飞;绿电点亮、回收风起;创新先行、储能快跑……2021年,电池新能源行业阵痛与希望并存。
一年又如许,万事更须忙。电池网整理了2021年电池新能源行业十大国际新闻,复盘阵痛与希望并存的2021年。
这一年,镍、钴、锂“一矿难求”,全球矿产资源争夺战再度白热化。
这一年,越来越多的传统能源巨头开启“大象转身”,加速拥抱新能源新材料
这一年,全球车企集体芯痛,芯片荒和电芯荒蔓延。
这一年,中国电池新能源市场依旧倍道兼行,产销连创新高。
这一年,资本市场“涨”声不断,特斯拉成为首个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车企,宁德时代成为创业板首家万亿市值公司。
这一年,新能源车与储能领域召回频出,巨额召回费引发行业深度思考。
这一年,全球绿色转型决心日益坚定,中国新能源发电量年内首破万亿千瓦时大关。 这一年,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再起风云,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赛道。
这一年,双碳目标下,加强绿色技术突破成为全球共识,先进电池技术成为推动交通领域降碳的关键技术。
这一年,全球储能行业开始进入加速发展期,华为签下全球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储能规模达1300MWh。

全球抢矿
2021年10月2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发布了《全球锂、钴、镍、锡、钾盐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2021)》。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锂矿(碳酸锂)储量1.28亿吨,资源量3.49亿吨,主要分布在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钴矿储量668万吨,资源量2344万吨,刚果(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最为富集。镍矿储量9063万吨,资源量2.6亿吨,印度尼西亚位居全球储量第一,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资源丰富。从消费端来看,2020年全球锂(碳酸锂)消费量约40万吨、钴约17万吨、镍约24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2%、15.3%和7.3%。
2021年,锂、钴、镍等清洁能源、战略性新兴矿产需求大增,“一矿难求”之下,价格集体飙升,全球矿产资源争夺战再度白热化:12月,澳洲主力锂矿公司Pilbara大幅下调锂矿发货量预测,将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财年锂辉石发货量预期下调至38万-44万吨,该公司在2021年三次进行锂辉石精矿拍卖,最高价格达2350美元/吨(FOB,5.5%品位),远超2016年前后锂矿高点价格;11月,中国驻刚果(金)大使馆发布通知称,刚果(金)东部伊图里、北基伍和南基伍三省系安全高风险地区,近期以来,当地发生多起涉及中国公民的武装抢劫等恶性案件。当月早些时候,《纽约时报》曾发文称,目前在刚果(金)现有的19座钴矿场中,有15座是由中国公司运营或资助;10月,法属新喀里多尼亚矿业公司Prony Resources宣布与特斯拉达成一项为期多年的镍供应协议,后者将采购逾4.2万吨镍。
综合点评:在2021年,可以明显感觉到,电池产业链利润分配向上游原材料倾斜,很多材料的价格涨幅都超预期。多家机构预计,原料端压力继续增加,2022年电池领域需求较高的矿产资源供需依旧偏紧,价格或将维持高位甚至创出新高。

巨头转身
锂、钴、镍等供应偏紧的背后,下游需求市场的超预期增长是主因。近日,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预计,2025年和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分别达到2240万辆和4781万辆。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1268.4GWh,加上小型电池和储能电池,合计出货量将达到1615GWh;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到3083.5GWh,加上小型电池和储能电池,合计出货量将达到3927GWh。
2021年,国内外车企纷纷宣布加大新能源汽车及电池领域投资,扩大“碳中和车型”的选择范围:长城汽车将在未来5年内累计研发投入1000亿元,聚焦新能源和智能化两大领域的研发;大众规划将投资89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和数字化领域的研发;丰田将在2030年前投资4万亿日元开发电动汽车,提升电池新增投资额度至2万亿日元;日产汽车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2万亿日元,加快推进电驱化产品布局和技术创新……另据媒体的分析数据,全球汽车制造商计划在未来5到10年里投资约5150亿美元来开发和制造新的电动汽车,并淘汰内燃机汽车。
与此同时,市场高景气之下,越来越多的传统能源巨头开启“大象转身”,密集入局新能源新材料各细分赛道:埃克森美孚、壳牌、BP公司、杜克能源、道达尔、巴斯夫、陶氏化学、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兖矿能源、永泰能源、电投能源、山东能源集团、湖北宜化、贵州磷化等国内外传统化石能源与化工巨头们正加快布局风光发电、充换电站、氢能、电池材料等领域。
综合点评:与时代同频,与趋势同向,往往事半功倍。“双碳”战略目标下,能源结构转型提速,传统能源巨头正按下“脱碳”加速键。

全球芯痛
2021年,通用、丰田、本田、奔驰、宝马、奥迪、大众、捷豹路虎、雷诺等诸多车企均因芯片短缺被迫暂时停产或减产。据AutoForecast Solutions发布的数据,截至2021年12月19日,由于芯片短缺,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为1027.2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已达198.2万辆,占总减产量的19.3%。AFS预计2021年全年将减产1130.9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在缺芯潮下,除比亚迪外,上汽、吉利、长城、小鹏、零跑等车企也开始谋求芯片自产自研,芯片分配向新能源车型及高利润车型倾斜成常态,梅赛德斯奔驰、通用、宝马、凯特斯拉、理想、小鹏等车企部分新车选择暂时“减配”交付。
综合点评:虽然“芯痛”,但车企向智能化转型的决心依旧坚定,芯片企业也把研发的重心逐步转向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方向。在2021年,自动驾驶、芯片领域吸金颇丰。例如,Momenta完成约64亿元C轮融资;Waymo完成25亿美元融资;地平线完成15亿美元C7轮融资;商汤科技港股上市共募资57.75亿港元等等。

中国领跑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持续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长期占据半壁江山,算上2021年,将连续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居首。同时,在全球车企市值Top 20中,中国车企也长期占据6个以上席位。
2021年12月16日,宝马举办2022年“迎新年线上年会”,以“家在中国”这一感性主题描述了企业的中国战略升级:将企业战略与中国发展目标保持协同,秉持“中国优先”原则,在新产品开发中优先考虑中国市场的需求,不断强化与中国伙伴的共创共赢。展望2025,宝马集团将在中国加速推进电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与中国保持同频共进。
在动力电池领域,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21年1-11月,宁德时代以31.8%的市占率稳居第一,比第二名LG新能源(市占率20.5%)高出10个百分点。松下、比亚迪、SK On分别以12.5%、9%、5.8%的市占率位列第3至第5位。排名第6至10位分别是三星SDI 、中创新航、国轩高科、AESC、亿纬锂能。其中,与2020年同期相比,6家中国企业中5家实现了3位数的增长,而日韩企业则下行趋势明显。考虑到企业装机量的差距累积,2021年全年,中国企业的领跑地位稳固。
综合点评: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中国市场的需求潜力、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强大韧性的经济环境、扎实有效的疫情防控,增强了跨国企业不断加大在华本土化布局的信心,我们相信“家在中国”的“宝马”们会越来越多。

巨资召回
2021年,通用因电池安全隐患批量召回14万辆雪佛兰Bolt EV,召回成本约20亿美元,其电池供应商LG同意向通用赔付最高19亿美元;由于存在起火风险,现代汽车在全球召回约8.2万辆电动汽车以更换电池系统,此次召回成本为1.4万亿韩元,现代汽车已与LG分别承担三成与七成。
不仅仅是通用和现代,在2021年,还有多家新能源车企宣布召回:12月底,特斯拉在中国召回近20万辆电动汽车,在美国召回47.5万辆;12月份,华晨宝马召回1974辆国产iX3电动汽车;8月,山西成功汽车召回5900辆纯电动货车;7月,保时捷全球召回4.3万辆纯电动轿车Taycan;6月,猎豹汽车宣布召回4117辆CS9纯电动汽车……其中,在中国市场,来自市场监管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6月底,我国累计召回新能源缺陷车辆128.38万辆,占当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22.13%。
除了动力电池领域,储能电池也有巨资召回案例。2021年5月底,LG新能源表示,为避免潜在的火灾隐患,召回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中国南京工厂生产的ESS电池,预计成本约为4000亿韩元。此前,LG新能源也曾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召回ESS。
综合点评: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高的国家,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亿辆,而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尚未突破0.1亿辆,要达到3亿辆的保有量,预计还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目前汽车召回已呈常态化,随着市场渗透率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召回也将成为常态化。召回是把双刃剑,目前的舆情相对偏向负面,但召回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担当的体现,同时也能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与安全性能。

市值起飞
2021年,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赛道热捧,相关产业链上市公司高市值与高增长齐现。
5月31日,国内动力电池宁德时代股价盘中创下429元/股的历史新高,总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成为创业板首家万亿市值公司,并曾一度突破1.6万亿元,成为A股市值排名第二位的上市公司。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收盘,宁德时代总市值达1.37万亿元,在A股中市值排名第四位;除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恩捷股份、赣锋锂业、盐湖股份、天齐锂业、华友钴业、先导智能、璞泰来、天赐材料等多只锂电池概念股市值也已超千亿元。
10月25日,特斯拉在美股收盘上涨12.66%,报收1024.8600美元,市值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达10267亿美元。
11月10日,Rivian登陆纳斯达克,IPO融资120亿美元,并于11月16日市值飙升至1520亿美元,超越大众,成为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的世界市值第三大车企。目前,Rivian市值虽然明显回落,但也在保持全球车企市值Top 5行业,排名位于通用、戴姆勒、福特、宝马、法拉利等传统车企之前。
综合点评:电池网查询东方财富相关数据发现,A股电池新能源相关板块在2021年集体飘红,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收盘,新能源车板块年内涨幅达43.75%、充电桩板块年内涨幅达43.63%、汽车芯片板块年内涨幅达35.48%、无人驾驶板块年内涨幅达32.46%、锂电池板块年内涨幅达76.38%、盐湖提锂板块年内涨幅达75.47%、钠离子电池板块年内涨幅达67.36%、固态电池板块年内涨幅达71.19%、氢能源板块年内涨幅达68.6%、储能板块年内涨幅达79.67%。从各大券商机构发布的研报来看,2022年,电池新能源赛道依旧将是资本市场广为看好的高成长赛道。

绿电点亮
日前,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21年度可再生能源市场》报告预测称,2021年,全球风电、光伏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总容量将超过2.9亿千瓦,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IEA预测认为,未来五年内,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将进一步加快。到2026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总量将在2020年基础上增长60%以上,达到48亿千瓦,相当于目前全球化石燃料发电和核电装机量的总和。中国将是其中表现最为耀眼的国家。IEA预计,到2026年,中国风电与光伏装机总量有望超过12亿千瓦,这也将提前4年达成中国制定的风光装机目标。
另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10亿千瓦,水电、风电装机均超3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综合点评:2021年,低碳起航、绿电点亮:欧盟发布最新低碳发展政策“Fit for 55”,中国启动绿色电力交易试点,美国推进碳中和也有所提速。随着全球向低碳化迈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提出要求,是否拥有绿电,已成为新建项目选址的重要考量。

回收风起
2021年,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再起风云,利好政策接连出台,相关产业链公司布局提速,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
在国际市场,大众汽车集团零部件部门位于萨尔茨吉特的电池回收试点工厂2021年年初已投入运营;日产汽车计划在2025财年结束前在美国和欧洲建立新的电池回收工厂;Battery Resourcers宣布与本田汽车达成锂离子电池回收协议;SKI计划在2022年开始实施电池回收计划,并预计在2025年回收30GWh的电池;LG新能源与Eco Pro集团正开始将电动汽车电池回收业务商业化,双方计划将1.5万吨废电池中的40%以上作为电池的核心材料进行回收;巴斯夫计划在其德国施瓦茨海德正极活性材料(CAM)生产基地新建电池回收试验装置,并计划于2023年初启用装置;Northvolt宣布将提升瑞典Revolt Ett回收工厂的年回收产能至12.5万吨电池……
在国内市场,光华科技宣布拟投资4.54亿元,在现有厂区内建设废旧锂电池高效综合利用暨高性能电池材料扩建项目;格林美拟投资18亿建设新能源材料项目与配套原料的循环经济产业项目,在十四五期间还计划在欧洲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工厂;总投资120亿的肥东国轩电池材料基地已开工,建设内容涵盖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前端原材料和后端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天奇股份拟投50亿在未来5年内以废旧锂电池原料为主导,建设年产3万吨三元前驱体及1.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的生产项目;天赐材料拟设立全资子公司投资建设10万吨铁锂电池回收项目;宁德时代投320亿开建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此外,2021年,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已发布三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正规军”扩充至47家。
综合点评:动力电池回收千亿规模待启,风口已来!目前,动力电池“退役潮”,特别是回收利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退役潮”,还未真正来临,理论可回收量与实际回收量悬殊较大,相关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与监管力度均有待加强,企业盈利模式也尚未明朗,市场乱象不断。但是,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前景毋庸置疑,在政策、资本、资源等多种力量的助推下,产业链企业投资布局热情较高,上下游企业在回收领域的合作也在进一步深化。可以预见,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容、回收体系的完善、政策监管的加强,电池回收市场将逐渐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创新先行
2021年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技术不断突破并与先进制造技术加速融合,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在政府的各类顶层设计中,“创新”已成为高频词。同时,企业层面也在加快先进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应用。
刚刚过去的一年,国内外多家车企与电池企业宣布了重金加码科技创新与研发:Northvolt与沃尔沃宣布将在瑞典哥德堡建立电池联合研发中心;大众投资7000万欧元建立新的电池研发中心,奥迪也宣布将在巴符州内卡斯乌尔姆工厂建立高性能电池研发中心;福特汽车成立全新的全球电池创新中心Ford Ion Park,并斥资1.85亿美元在密歇根州东南部筹建合作性学习实验室;SK On已设立下一代电池研发中心,并计划建设试验生产线;宁德时代在最新的450亿元定增方案中,70亿元拟投向宁德时代新能源先进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蜂巢能源已经投入了超过50亿研发费用,未来5年还要投入252亿人民币……
综合点评:长期以来,在媒体的采访提问中,很多企业都会被问到“在技术层面国内外的差距有多大”、“中国还要多少年才能赶上日韩水平”等等问题。2021年,面对类似的问题,我们常常听到可以这样自信的回答:“在电池新能源领域,中国已经领先了!”随着绿色低碳技术广泛应用,创新体系与创新能力大幅跃升,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正朝着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不断迈进。

储能快跑
2021年,全球储能行业开始进入加速发展期。10月18日,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与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成功签约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该项目储能规模达1300MWh,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也是全球最大的离网储能项目。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预测数据,全球储能市场在2030年前将以33%的年均复合速率增长,累计装机容量将在2030年达到358GW/1028GWh,是2020年底17GW/34GWh规模的20倍以上,并将在2021年至2030年间吸引到2620亿美元的投资。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的预判更为乐观:在2025年全球电化学储能电站的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50GW,到2030年将达550GW。
综合点评:2021年两次海外能源危机——美国德州电力危机以及欧洲天然气危机,以及国内多地出现的拉闸限电现象给能源转型敲响了警钟:推进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循序渐进,切忌一刀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为保障清洁能源安全稳定运行,储能产业必将迈入规模化、高增长发展新时代。
分享 0
         
举报 0
收藏 0
反对 0
点赞 0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了解更多信息请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价格行情
期货
现货

编辑视角
技术跟踪
分析评述

2024国际新型功能材料与器件会议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