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石化)日前已同LG化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就钠离子电池核心材料开展共同研发。根据协议,合作双方将重点针对
储能设备及微型电动车应用场景,协同推进钠离子电池正
负极材料等核心部件的技术攻关,加速实现产业化应用。此次合作不仅将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未来还将逐步延伸至清洁能源及高端
新材料等战略领域。
 
	
	
	钠离子电池采用与
锂离子电池类似的工作机制,依靠钠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往返迁移完成充放电过程。与
锂电池相比,这种技术具有原材料储量丰富、成本较低等优势,同时展现出更好的安全性能和更快的充电速率。在低温工况下,其容量保持率明显高于
磷酸铁锂电池,应用潜力巨大。
 
	
	尽管新能源车市快速扩张带动锂电池需求激增,钠电池技术却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商业应用,其性价比和综合性能仍有提升空间。有专家向澎湃新闻分析指出,未来两到三年是钠离子电池在特定应用领域确立市场地位、实现量产化的重要机遇期。
	
	据行业调研机构分析,中国钠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10GWh后持续扩张,至2026年有望实现近300GWh的产业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预计维持在45%左右。研究显示,到203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
钠电产业的绝对主导者,产量占比或将超过九成。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等业内权威认为,钠电技术应当把握其快速充放电性能强、低温适应性好、安全稳定且经济性突出等核心优势,重点布局混动车型备电、不间断电源、电网调频储能以及
铅酸电池替代等特定领域。
 
	
	中国石化集团董事长侯启军指出,与LG化学共同推进钠离子
电池材料研发项目,将显著增强双方在技术革新和市场开拓方面的协同效应,为绿色能源变革注入新动能。他强调,集团始终致力于成为全球一流的清洁能源与先进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是公司战略发展的核心方向。
 
	
	此外,中国石化在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领域的布局成效显著。企业在加速传统油品网点升级为综合能源服务站的过程中,持续深化与行业龙头
宁德时代(300750.SZ/03750.HK)的战略合作。
 
	
	今年4月,中国石化与宁德时代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建立全方位产业与金融协同发展机制。根据协议规划,双方将共建全国性智能换电服务网络,2024年首批换电站布局目标超500座,远期规划突破1万座规模。中国石化高层人士当时表示,未来双方将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减碳技术研发、新型电力系统、电动汽车服务体系及电池创新材料等方向展开深度协同,并通过产业协同带动多元化股权投资,培育企业创新发展新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5月宁德时代港股IPO过程中,中国石化作为全球最大基石投资者领投入股。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随着2025年钠电成本有望跌破0.4元/Wh的盈亏平衡点,未来2-3年将成为技术突围的关键窗口期。中石化此番联手国际化工巨头,或将重构全球储能产业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