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天目先导
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舟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将投资40亿元建设新一代高端硅碳
负极材料生产基地。这一重大项目的落地,标志着舟山市在
新能源材料产业领域取得关键突破。
年产万吨级工厂 破解新能源续航瓶颈
据悉,该项目将分阶段建设,其中一期投资10亿元,重点打造年产1万吨高端
硅碳负极材料的智能化生产线。作为新能源
锂电池的核心材料,硅负极的理论克容量达到石墨负极的10倍以上,可有效解决电动汽车、电动船舶、消费电子等领域的续航痛点。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亿元,年税收贡献1亿元。
中科院技术背书 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
天目先导作为该项目的实施主体,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硅基负极材料唯一的产业化平台。其核心技术源自陈立泉院士、李泓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该团队自1996年就在国际上率先开展硅基负极材料的研发和专利布局。目前,企业已与
宁德时代、比亚迪、三星、LG等国内外头部电池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
动力电池、
低空经济等领域。
产业链协同发展 打造产业集聚高地
该项目与舟山高新区现有的电子级特气项目具有天然的上下游协同效应。业内专家表示,万吨级硅碳负极材料基地的建设,将显著提升舟山市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产业集聚效应,形成"标杆引领、集群发展"的良性循环,为打造全国高端
新材料产业基地奠定坚实基础。
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舟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秉持"店小二"式服务理念,在用地保障、行政审批、政策扶持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以优质服务助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将巩固舟山在新材料领域的产业优势,更将为我国
新能源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提供重要支撑。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舟山有望成为全球高端电池材料的重要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