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南京溧水区实施的麻山头—西湖村锶矿勘查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新探明一处大型锶矿床,并创新性提出溧水盆地存在"双层次成矿结构"的理论。研究团队通过系统构建区域成矿动力学模型与勘查技术体系,为华东地区
稀有金属勘探提供了全新方法论。
麻山头锶矿区天青石矿石照片(A,B,C—矿石照片,D—镜下照片,Cal—方解石,Cls—天青石)。
锶(Sr)作为自然界稀缺的碱土金属,其地壳含量仅约0.04%,在各类矿藏资源中尤为珍贵。因其极易与空气、水发生化学反应,在自然环境中难以以单质形式存在,通常以天青石(SrSO₄)等矿物形态产出。这一特性使得锶矿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特殊挑战性。这种稀有金属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高端陶瓷制造、特种合金生产等高新技术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麻山头—西湖村锶矿普查项目,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具体承担实施。经权威评审,该项目新探明锶矿(天青石)矿石资源量54.55万吨,矿物量26.54万吨,平均品位达48.65%,达到大型矿床规模标准。这是继后方村矿床后,溧水火山岩盆地东北部锶矿勘探的又一重大成果。
溧水盆地锶矿成矿模式图。
作为江苏省独具优势的特色矿产资源,锶矿在溧水地区的勘探工作长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地质勘查程度高、地表第四系覆盖层广泛、人类活动干扰显著等。针对这些难题,江苏省地质科技人员创新研究思路,系统剖析溧水盆地的构造演化历程,深入分析不同级别断裂的力学特征、时空演化规律及其控矿作用。基于这些研究,科研团队首次提出"开太—白马山基底断裂下降盘存在次生矿化空间"的理论认识,成功指导麻山头地区5条隐伏锶矿体的发现,并提交了一座大型锶矿床,为溧水盆地未来的锶矿勘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向。
溧水盆地东北部作为江苏省锶矿资源的重要富集区,已探明4处大中型锶矿床。值得关注的是,该团队在勘探过程中还发现了若干隐伏状态的
铜、
铅锌及硫铁矿化体。基于此次研究成果中揭示的成矿规律,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锶为主、多金属协同勘探"的找矿新方法。
此次重大发现不仅是江苏地质工作者的重要成果,也为我国锶矿资源的战略储备提供了新支撑。未来,随着勘查技术的不断提升,溧水盆地有望成为全国锶矿资源的重要供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