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2025年湖北省
铜产业生态合作大会在黄石隆重举行。本次会议聚焦铜产业链协同创新与生态共建,展示了湖北省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并探讨了未来产业升级路径。
黄石引领湖北铜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铜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湖北省铜产业已形成涵盖
铜冶炼、精深加工、再生铜循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省
新材料产业的中坚力量。其中,黄石作为核心承载地,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数据显示,2024年黄石铜产业实现销售收入931亿元,占全省铜产业比重的74.3%。在全国范围内,黄石
阴极铜年产能已达100万吨,成为继江西鹰潭、安徽铜陵之后国内第三个迈入"百万吨俱乐部"的地级市。随着诺德
锂电
电解铜箔、电子电路铜箔等项目的投产,黄石更一跃成为全国铜箔品类最全、技术领先的生产基地。
全产业链生态加速成型
黄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黄石已构建起两条特色鲜明的铜产业链: 矿山
采选—冶炼—电解铜—铜杆铜线—电线电缆,电解铜—电子铜箔—压延铜箔—覆铜板。
通过持续强化产业链协同,黄石铜产业正深度融入电子信息、
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链式"发展格局日益完善。截至2024年,黄石已形成"从
铜精矿到终端应用再到资源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产业生态。
以产业集聚区下陆区为例,该区已汇聚39家铜产业链企业,阴极铜年产能稳定在60万吨以上,规模位居全国前五。其生产的高纯阴极铜纯度达99.999%,可直接供应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值得一提的是,下陆区铜冶炼及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连续11年稳居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前列。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在超细铜材、极薄铜箔等高端产品领域,黄石企业不断取得突破:
湖北诺德 研发的3微米极薄
锂电铜箔,使
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20%以上,铜箔用量减少50%,体积缩小10%;
华中铜业生产的6微米超薄压延铜箔,广泛应用于柔性电路板、手机散热模组及可穿戴设备,成为下游龙头企业的首选材料。
此外,开发区·铁山区百余家规上铜企为武汉"光谷"光电子产业提供关键配套,成为鄂东地区与武汉产业协同发展的典范。
本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湖北省铜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未来,黄石将继续发挥产业优势,强化科技创新,推动铜产业链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迈进,为全国铜产业转型升级贡献"湖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