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储能产业海外市场爆发,国内企业加速出海迎战国际劲敌

储能产业海外市场爆发,国内企业加速出海迎战国际劲敌

2025-10-09 16:50:43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
603        0
简介:2025年中国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据统计今年1-9月,全国已有近百家储能企业密集达成战略合作,累计签约规模超237.2GWh,涵盖储能系统集成、电芯制造、上游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在今年的签约热潮中,企业全球化布局趋势明显。市场需求驱动下,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龙头,以及一批新兴储能企业纷纷加快海外业务拓展步伐。分析认为,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储能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叠加新能源并网需求激增,推动中国企业加速出海。
2025年中国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据统计今年1-9月,全国已有近百家储能企业密集达成战略合作,累计签约规模超237.2GWh,涵盖储能系统集成、电芯制造、上游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

在今年的签约热潮中,企业全球化布局趋势明显。市场需求驱动下,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行业龙头,以及一批新兴储能企业纷纷加快海外业务拓展步伐。分析认为,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储能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叠加新能源并网需求激增,推动中国企业加速出海。

需求驱动,加速海外储能布局

截至9月底,已有超过50%的中国储能企业订单来自海外市场。其中,海博思创与亿纬动力达成50GWh储能电芯战略合作,成为目前公开披露的最大规模订单;瑞浦兰钧在SNEC展会期间更是与8家知名企业签署了总规模超过20GWh的储能电芯供货协议。

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储能近期斩获了沙特电力公司12.5GWh的电网侧储能项目,创下全球单体最大储能项目纪录。同时,德赛电池、阳光电源等行业领军企业也在海外市场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从区域分布来看,欧洲和中东正成为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的首选目的地。其中,欧洲市场尤其引人注目:最新数据显示,德国2024年出现负电价的时长已达468小时,法国达到356小时,这种异常现象为储能系统创造出巨大发展空间。根据LCP Delta预测,到2030年欧洲电化学储能装机容量将新增128GW/300GWh,累计容量将突破163GW。

中东地区因其独特能源结构正成为新的增长点:电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与新能源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催生了大量储能需求。东南亚市场同样潜力巨大,印度、印尼等国已明确要求光伏项目必须配套储能设施,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面对全球持续增长的储能需求,中国企业在技术积累和市场布局方面已做好准备。随着各国能源转型加速推进,中国储能企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出海机遇。

储能出口热,场景化寻突破

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下,中国储能企业正迎来出海黄金期。最新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储能军团已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竞争力持续彰显。

记者从业内获悉,当前储能市场已形成多元竞争格局。以亿纬能、海辰储能、瑞浦兰钧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持续领跑,签约规模遥遥领先。与此同时,特斯拉、SK On等国际巨头也不甘示弱,今年以来签约量均接近10GWh量级。值得注意的是,一批储能新势力正通过差异化路径实现突围。

整体来看,储能行业呈现新老企业技术创新驱动、同台竞技又合作的格局,其中老牌企业正基于原有新能源或储能业务,通过全球化布局和垂直整合巩固资源优势获取新订单。而新势力企业则多以技术创新和场景化方案实现差异化突破。据了解,东方日升针对光储充系统痛点,已与十余家合作伙伴达成890MWh的战略合作。晶科储能、上能电气等企业则通过产品本土化改造和战略联盟等方式,在细分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

行业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储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正加速提升。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发布的全球顶级储能厂商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比高达91%,41家入围企业充分彰显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储能市场将持续扩容。中国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双重优势,有望在全球能源变革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未来,差异化竞争或将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所在。

市场发展,储能材料热度攀升

新能源产业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储能装备需求激增直接带动核心材料市场升温。近日,多家行业巨头接连公布重大合作项目,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态势明显。

最新动态显示,9月底以来,电池材料领域已连续达成多笔战略合作:

中伟股份与厦钨新能源签署战略协议,将在未来三年内供应34.5万吨三元材料及固态锂电材料。此次合作覆盖新型电池技术领域,凸显产业链对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布局。

楚能新能源双线发力:一方面与贝特瑞合作开发包括超长寿命人造石墨硅碳负极在内的多项前沿材料技术;另一方面与龙蟠科技签订长期供货协议,计划2025-2029年间采购15万吨磷酸铁正极材料,合同金额突破50亿元。

国际项目取得突破——华友业与LG新能源签署16.4万吨三元正极材料供应协议,合作周期长达四年。这标志着国内材料企业正在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宁德时代、孚能科技等头部企业的持续扩产,以及新型储能技术的迭代发展,上游材料市场将维持高景气度。从近期密集签约的供货协议来看,行业正经历从产能竞赛向技术竞争的关键转型,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材料研发已成为企业布局重点。
         
我感兴趣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报名参会

广西 - 桂林
2025年11月07日 ~ 09日
云南 - 昆明
2025年11月14日 ~ 16日
湖南 - 长沙
2025年11月14日 ~ 16日
河南 - 焦作
2025年11月21日 ~ 23日
碲产业报告2025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