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8月,央国企储能设备采购需求超45.12GW/200.53GWh;能建、电建、蒙能分列前三,TOP2系统集成商中车株洲所、阳光电源各中标17次、16次。随着碳酸锂触底反弹,储能价格即将回暖,年底或迎来新一轮集采高峰。
一、需求全景:200GWh相当于去年全球新增装机
200.53GWh不仅刷新央国企年度采购纪录,更相当于2024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的1.2倍。其中零采需求77.5GWh,集采框采123GWh,呈现“大集团、大体量、长周期”特征。
二、三大买手:能建、电建、蒙能的“扫货逻辑”
中国能建以36.95GWh居首,内部要求2025—2026年风光大基地项目储能配比不低于20%;中国电建29.49GWh紧随其后,重点锁定海外EPC项目配套;内蒙古能源集团19GWh则服务于区内“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三家企业合计占央国企总需求42%,形成需求“铁三角”。
三、中标图谱:99家企业“三梯队”格局
第一梯队:中车株洲所、阳光电源累计中标33次,凭借3S融合、构网型技术拿下能建、电建大单;
第二梯队:亿纬、宁德、中创新航等电池军团,以
磷酸铁锂280Ah+液冷PACK方案切入;
第三梯队:38家企业仅入围1次,行业集中度CR10已升至65%,尾部出清加速。
四、价格拐点:成本“地板”抬升信号明确
8月储能系统均价跌至0.58元/Wh,接近部分厂商成本线。随着碳酸锂反弹至9万元/吨,叠加
隔膜、
电解液提价,业内预计Q4系统价格将回升至0.65—0.70元/Wh,刺激年底抢装。
五、窗口预判:下一轮集采或在12月启动
能建、电建2026年海外项目需求已排产,预计12月启动新一轮框采,规模有望突破50GWh;同时,国家能源局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第三批沙戈荒基地配套储能招标,预计释放30GWh增量。
200GWh的巨量采购证明:储能赛道已从“补贴驱动”转向“需求驱动”。当原材料价格触底回升,技术领先、产能充足、服务闭环的龙头将率先受益,而尾部企业将面临“要么升级、要么出局”的生死抉择。年终抢装潮,或将成为产业格局再洗牌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