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长时储能技术因能够有效调节新能源时空不平衡,正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熔盐储热凭借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和经济优势,在大规模中高温储能领域快速发展,装机规模、应用场景和产业链均实现规模化突破,已成为长时储能领域的重要技术路线。
2024年,我国长时储能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4小时及以上新型储能装机功率同比大幅增长200%,容量占比升至41.6%。熔盐储热作为主流技术之一,新增装机规模达3.09GWh,容量已超越液流电池。2025年上半年,熔盐储热在新型储能功率占比中排名第三,显示出强劲发展势头。
熔盐储热技术通过金属盐介质的温度变化实现热能存储与释放,具有安全性高、经济性好、适配性强等优势。其化学性质稳定、原料成本低、使用寿命长,能够与光热发电、火电灵活性改造等多场景结合,在长时储能方面表现出显著潜力。
国家与地方层面持续出台政策支持熔盐储热技术发展。光热发电、电网调峰、工业供热等领域均被纳入政策鼓励范围。多地政府推动光热项目建设、支持技术研发与设备制造,并拓展其在建筑供暖、煤电改造等领域的应用,为熔盐储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熔盐储热技术在应用领域、项目规模和产业链方面实现显著突破。除了光热发电,还在火电灵活性改造、工业余热利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全球项目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涌现出一批具备核心技术的设备制造企业,产业链日趋完善,推动该技术向规模化、商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