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梯次能源拟在益阳沅江投建万吨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约30亩,年处理退役动力蓄电池1万吨,产出7723吨梯次储能产品(约41万只电芯)。项目采用“检测—重组—系统集成”闭环工艺,配套废水零排放、消防智能监测、园区绿电直供,预计2026年投产,年产值可达2.5亿元,带动就业150人,为华中储能市场提供低成本、低碳排的梯次电池解决方案。
项目选址益阳沅江高新区,距长株潭核心城市群仅1小时车程,周边退役电池年产生量超3万吨,物流半径短、回收成本低。园区已配套危化品铁路专线、分布式
光伏电站和集中
污水处理站,为项目提供“原料、能源、环保”三位一体支撑。
检测分选:机器人拆解+AI健康评估,筛选SOH≥70%电芯;重组集成:激光焊接+液冷模组设计,满足户储、叉车、通信基站需求;系统测试:模拟500次循环、-20℃—55℃工况,确保产品寿命≥3000次;末端回收:不可梯次部分送正规湿法厂提取
镍钴锂,金属回收率≥95%。
一期建设1万吨/年处理线,可年产:梯次电芯6012吨(约41万只),用于2 kWh—20 kWh户储、小型
工商业储能;重组
电池包1711吨(约8万套),配套基站备电、叉车、低速车;副产塑料、
铝铜粒等全部资源化,实现废渣零填埋。
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多级沉淀+RO反渗透”工艺,生产废水回用率100%;配置全氟己酮气体灭火+烟雾热成像系统,实现毫秒级火灾预警;屋顶2 MW光伏年供电240万kWh,绿电占比60%,年减排CO₂约1800吨。
华中地区户储、基站、叉车年需求超5 GWh,梯次电池成本仅为新电芯的40%—50%。项目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2.5亿元,净利润4000万元,税收1500万元,并带动上下游检测、物流、再生企业集聚,形成地方级“储能谷”。
万吨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项目让“退役电池”在洞庭湖畔重获新生。通过检测重组、系统集成与末端回收的闭环管理,项目不仅解决了新能源车的“后半生”难题,也为华中储能市场提供了绿色、低成本的解决方案。随着2026年投产,沅江有望成为全国梯次电池产业地图上的一颗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