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理想ONE,把40 kWh电池+1.2 T三缸增程器装进一台家用SUV,既躲过当时1400元/kWh的电池成本,又解决了充电桩稀缺的里程焦虑。凭借“可油可电”的务实定位,理想2022年率先在“蔚小理”中实现盈利,单车净利一度高达2.5万元。增程式成为理想崛起的“第一增长曲线”。
进入2024年,增程赛道开始“堵车”:乘联会数据显示,增程车型年销量不足80万辆,仅占新能源大盘7%,且增速放缓至15%,远低于纯电的35%。同时,问界、深蓝、岚图等十余家车企密集投放增程产品,发动机、油箱、电池“老三样”同质化严重,价格战一触即发。理想若想维持2025年20%市占目标,仅靠增程显然“跑不动”。
理想后台大数据揭示:增程车主日常行驶中,纯电模式占比高达82%,真正“烧油”场景不足两成;随着800V高压平台和3C以上超充普及,用户发现“加油”不再是刚需,反而嫌增程器震动、保养麻烦。调研显示,近60%的增程车主二次购车明确倾向纯电。与其让用户“出逃”,不如主动“接盘”。
理想为纯电转型准备了三张王牌:5C超充:自研800V高压架构+4C/5C麒麟电池,10分钟补能400 km;全域压铸:北京顺义工厂9000T压铸岛一次成型后底板,整车减重15%,成本下降8%;智能体验:Mind GPT大模型上车,结合激光雷达+Orin-X,实现城市NOA“开箱即用”。此外,理想计划2025年建成3000根5C超充桩,覆盖全国高速及核心城市,补能体验追平加油。
增程式让理想“活下来”,纯电将决定理想“跑多远”。从ONE到MEGA再到i8,不是技术路线的摇摆,而是对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的精准预判。当800V、超充、AI体验三张底牌全部落地,理想能否在纯电红海复制增程奇迹,将决定其能否真正跻身世界智能电动车第一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