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产业洞察报告
推广

位置:中冶有色 >

> 新闻资讯

> 我国拟出台锂离子电池生产管理新规 防控产品缺陷风险

我国拟出台锂离子电池生产管理新规 防控产品缺陷风险

2025-08-02 08:20:44 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
1419        0
简介: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就《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缺陷风险防范生产管理要求》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旨在规范锂电池生产管理,降低产品缺陷风险。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离子动力电池产品缺陷风险防范生产管理要求》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这是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背景下,强化动力电池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该标准针对锂电池生产全流程提出系统性管理要求,涵盖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测等关键环节。


在原材料管理方面,征求意见稿要求企业建立严格的供应商审核制度,对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关键原材料实施批次管理。特别对酸锂、三元材料等重金属含量提出明确控制指标,要求企业配备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检测设备。针对锂电池生产中常见的金属异物混入风险,标准要求生产车间达到十万级洁净度,并定期进行金属粉尘检测。


生产管控环节,标准对极片制造、电芯装配等关键工序作出详细规定。其中,极片涂布工序要求实时监测浆料粘度、固含量等参数,确保涂层均匀性;叠片工艺需对金属箔材毛刺进行100%检测。在化成工序,标准要求建立完整的充放电曲线数据库,实现每只电芯的溯源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征求意见稿引入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企业需定期开展FMEA失效模式分析,重点防范金属异物穿刺、隔膜破损等可能导致电池短路的风险。成品检测项目新增振动测试、机械冲击测试等多项安全测试,检测标准较现行要求提升30%以上。


该标准的制定参考了国内外锂电池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2000万辆,动力电池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今年上半年,市场监管总局共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12次,其中7次涉及动力电池问题,占比达58%。


行业人士认为,该标准的实施将推动锂电池行业从"经验管理"向"标准化管理"转变。目前国内主流电池企业已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但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新标准实施后,预计将加速行业洗牌,促使企业加大质量管控投入。


在技术配套方面,征求意见稿鼓励企业应用智能化检测手段。包括采用机器视觉技术检测极片缺陷,运用大数据分析预测电池性能衰减,以及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系统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一致性,降低批量性缺陷风险。


标准征求意见将持续至9月底。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标准内容,预计年内发布实施。该标准将与现行的GB 3803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等标准共同构成完整的动力电池标准体系。


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车辆使用安全。此次管理要求的制定,体现了监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前瞻性布局。通过规范生产管理、强化过程控制,有望从源头降低动力电池产品缺陷风险,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我感兴趣
中冶有色技术平台

报名参会

云南 - 昆明
2025年11月14日 ~ 16日
湖南 - 长沙
2025年11月14日 ~ 16日
河南 - 焦作
2025年11月21日 ~ 23日
江西 - 南昌
2025年11月26日 ~ 28日
碲产业报告2025
推广

推荐企业
更多+

衡水宏运压滤机有限公司
宣传

热门资讯
更多+

福建省金龙稀土股份有限公司
宣传

发布

在线客服

公众号

电话

顶部
咨询电话:
010-887935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