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4
0 7月29日,成都市2025年省级电网侧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启动会在新津区举行,吸引了200多位来自政府、企业、园区等单位的代表参加。活动聚焦新型储能技术推广,旨在促进供需对接,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通过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已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超42万千瓦,在建项目达22.8万千瓦,19个项目入选省级清单,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新津区作为成都市新能源产业主要承载地,正加快构建“3+2+N”先进制造产业体系,重点发展动力及储能电池领域。该区已落地多个储能重大产业化项目,如邓双电网侧储能电站,这是四川省首批电化学储能示范项目,总容量20万度,可满足3万户家庭单日用电需求。项目从建设到并网仅用3个月,体现了新津区高效的服务能力和新型储能项目建设的“加速度”。
活动中,成都电力行业协会和国网成都公司详细解读了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及并网流程,解答了安全性、经济性等业界关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了规范化指导。同时,《成都市新型储能+分布式光伏推广应用供需对接机会清单》正式发布,涵盖储能电池、电芯、系统等产品服务,20余家企业现场设展对接,有效链接技术、资本与场景资源,为行业合作搭建了高效平台。
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负责人指出,近年来极端高温天气频发,电力负荷尖峰化问题突出,加快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是提升电网安全可靠性的关键举措。成都计划到2027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总规模200万千瓦,将通过强化规划引领、优化布局和政策支持,为项目运营提供全方位保障,推动储能规模化应用,实现电网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邓双电网侧储能电站作为成都市首个并网的电网侧储能项目,采用20套变流升压一体机和40套磷酸铁锂电池预制舱,承担着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的重要任务。新津区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全周期服务,助力项目高质量完成,展现了政企协同的高效模式。这一成功案例为成都乃至全省新型储能项目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