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印度政府公布系列铜产业振兴方案,核心举措包括以国有企业海外矿产投资权益为筹码,吸引智利国家铜业(Codelco)、必和必拓(BHP)等国际矿业巨头赴印建设铜冶炼及精炼设施。此举旨在破解该国铜资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的困局——根据地质勘探数据,印度虽探明铜资源量达1220万吨,但经济可采储量仅占18%,导致到2047年铜精矿进口依赖度或将飙升至91%-97%。
政策文件披露,当前印度铜产业面临双重挑战:国内精矿供应严重不足,且全球主要出口国供应趋紧。2024-2025财年,印度铜进口量已达120万吨,同比增长4%,其中印尼、巴拿马等传统供应国因政策调整收紧出口,而智利、秘鲁等矿产大国长期优先保障中日等国合同供应。这种供需格局下,印度通过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争取铜资源保障成为关键策略,政府计划在智利、秘鲁双边协定中增设铜产业专项条款,谋求固定数量的精矿供应配额。
在吸引外资方面,印度提出"资源换技术"合作模式:国有矿业公司可向外资企业开放海外铜矿投资权益,换取其在印建设年产能400-500万吨的冶炼精炼综合体。政策特别点名必和必拓、Codelco等拥有先进湿法冶金技术的企业,承诺提供土地审批、环保许可等一站式服务。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文件还提出对高产能采矿选矿设备实施进口免税,并对废旧金属回收设施给予财政补贴。
产业数据揭示转型紧迫性:当前印度铜消费量正以年均8%速度增长,2024-2025财年已突破200万吨,预计到2030年将达300-330万吨。为匹配需求增速,政府规划分阶段推进产能建设——短期重点支持再生铜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则通过财政拨款助力新建4-5个百万吨级冶炼基地。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文件同步将铝产业纳入振兴计划,提出到2030年实现国内铝供应能力850万吨的目标,显示印度正加速构建多元化金属产业体系。
此次政策调整标志着印度金属产业战略转型,通过整合国际资源与技术,试图在新能源转型浪潮中抢占铜铝等关键材料供应链高地。但分析人士指出,项目落地仍需克服土地征用、环保审批等现实障碍,实际成效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