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行委锡铁山镇,海拔3200米的戈壁荒漠中,国能大柴旦10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中的70万千瓦光伏工程成功并网发电。这个项目由108个光伏子方阵组成,总装机容量700MW,配套建设330kV升压站。国能日新作为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针对高海拔、强风沙、高阻抗电网等复杂工况,通过多轮技术方案优化,解决了设备适配、防风沙防护、电网协调控制等技术难题,确保了一次性并网成功。
此次并网发电是国家新能源基地在高海拔戈壁地区建设的关键性突破。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达14.4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44.57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43.17万吨。这不仅为当地提供了坚实的清洁电力保障,还通过“绿电替代”模式显著提升了区域能源保供能力,加速了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国能日新功率预测系统在高海拔、风沙大的地区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实时采集光伏电站的运行数据和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辐照度等,然后通过物联网技术将这些数据传输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预测功率输出,显著提高光伏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这帮助运维人员及时调整电站的运行状态,减少因环境因素导致的功率损失,从而提高发电效率。
在保障新能源场站高效运行的基础上,国能日新还提供专业化的极端天气预报预警平台。通过构建专业化预警体系,基于多年功率预测服务经验和强大气象预报及功率预测技术,整合多源气象数据,通过卫星云图解析、雷达回波追踪与数值模式融合技术,实现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多尺度、全周期监测。
在沙尘天气下,系统通过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的历史统计模型换算沙尘浓度,并内置自适应降尘修正算法,动态调整光资源模型,补偿辐照度预测偏差。面对高温天气,系统会自动关联光伏组件温度系数与辐照度衰减关系,实时修正发电功率预测值。国能日新能更有效地预测极端天气发生情况,并将预测结果用于功率预测优化,降低因极端天气带来的功率预测偏差考核,提升新能源供电保障能力。
进一步,国能日新将大气物理学中的平流项和对流项物理约束深度嵌入AI气象大模型,通过构建非静力平衡方程与湍流输送模型,模型能够精准模拟大气中热量、水汽和动量的三维传输过程。这种“物理机理+AI算法”的融合模式,不仅增强了极端天气预报的可靠性,更为功率预测提供了高精度气象输入。这帮助新能源场站在极端天气期间提升发电效率,提高电网消纳新能源的稳定性,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